关于“日本第一强兵”的称号
真田氏三代都出过很有名的将才,幸村的祖父幸隆,父亲昌幸都是难得的军师,所以幸村就算天生是个庸才,耳濡目染间也学得了长辈的一些兵法,他至少不能算做“有勇无谋”吧? 他在大坂之战前只参加过两次合战,而这两次都获胜了。尤其是上田守备战,他协同父亲以区区两千人牵制住德川秀忠的三万八千大军,使其没能及时赶到关原战场。这场战役堪称防守战中的经典。但他在这场战役中只是协同父亲,真正指挥战斗的,是昌幸。而“日本第一强兵”竟然只参加过两次合战,是有点名不副实。
关原合战后,幸村与父亲被流放到九度山,在那里的十几年,他攻读中日各种兵书,并学会了父亲的多年征战经验。有人据此说他只会纸上谈兵,按照兵书上说的做,不能称之为有将才。但制造原子弹的公式很多人知道,真正造出来的又有几个呢?兵书谁都会看,但个人理解不同。其实哪位名将不是先拿着兵书死读,然后才能在战场上运用自如呢。幸村根据父亲的防守经验筑造了真田丸,根据兵书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成功的实行了影武者战术,可见幸村并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他很懂得如何运用。.
大坂夏之阵之际,幸村应招来到大坂成为七将星笔头。他根据大坂城的弱点筑造了真田丸,使几乎成为裸城的大坂大大增强了防御力。他主张在四天王寺迎击东军,而另一名将后藤又兵卫基次主张在小松山迎击。后来,幸村同意了又兵卫的意见,本来约好拂晓时在小松山会师,可因为大雾,真田军迟到了几个时辰,到中午时才赶到,致使后藤军与十倍的敌军奋战,又兵卫壮烈战死。幸村赶到后,与东军展开激战,并击溃了伊达政宗引以为豪的骑马铁炮队。这时传来,木村重成与长宗我部盛亲军全军覆没(盛亲还亲手斩杀了众多原本是长宗我部家家臣的东军武将,为之一叹),大坂方开始撤退,幸村亲自殿后,而五倍于大坂军的东军竟无一人敢追击。幸村面对此种情形,放声大笑道:“关东鼠辈辈,百万军中也只有我是真丈夫。”
次日,幸村最后一次请求秀赖亲自督战,本来秀赖已经答应了,可又被淀姬阻止了。五万士兵空等了一个早上,也不见秀赖出来。当幸村命令出击时,很多侍奉过秀吉的老兵都哭着奔向战场,决心以死来报答丰臣家(人之无情,乃至于此。人之至义,亦至于此。)。幸村抱着必死的信念率领八千赤备队突击东军,他成功的运用影武者战术使东军陷入混乱,还杀到了家康的本阵中,家康落荒而逃。当年他被武田军击败时可能也没这么狼狈,连帅旗都丢了。但幸村最终还是战死了,也就是因为这一战,他被家康盛誉为“日本第一强兵”。
幸村的人品可以说是传统的武士,轻生死,重名誉,讲信义,有勇略。真田氏并非丰臣家嫡系亲信,幸村却能为丰臣家尽忠尽义。相比之下,秀吉的养子福岛正则,小早川秀秋等人真是要汗颜了。但小松山一战,真田军的迟到似乎不能完全用大雾来解释吧。有人说,以武田家超强骑兵团的行军速度,不至于那么慢吧。可我也看过别的记载,幸村在行军路上一直催促毛利胜永说:“再不加快行军速度,后藤殿必死无疑。” 又兵卫战死后,他拉着毛利的手哭着说:“后藤殿战死,都是我的过错啊。” 至少我不相信他是那种“做秀”的人。
以幸村的能力来看,确实是一位大将之才,但冠以“日本第一强兵”的称号似乎有点过誉了。不说整个日本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能征惯战的武将,就是战国中他也称不上“战国第一强兵”,武田,上杉,德川等人谁用兵不比他高明?而且这个称号只是家康在遭受到从未有过的的困境后感慨而言,并非象“越后之龙”,“甲斐之虎”这样的称呼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的才能逐渐被人们这样称呼的。所以,这个“日本第一强兵”大家不妨只把它当作一个代号,不必太认真。就象常理龙应该比虎厉害一样,难道能说武田不如上杉吗?不过,我昨天倒是看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是“要是真田幸村与关羽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历史上的关羽还是演义上的关羽,如果是历史上的话,那……… 哈哈,有机会另辟一帖谈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