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之谜:一次独立的战略行动(6)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三、成功强渡嘉陵江有何特点?

为了强渡嘉陵江一举成功,红四方面军上上下下作了充分的准备。强渡嘉陵江有和准备渡过长江进入四川的中央红军相配合的意图,但在中央红军来电北渡长江的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如何理解红四方面军仍全力准备西渡嘉陵江。强渡嘉陵江的整个作战过程中,中央没有作任何战略上的指导,完全是红四方面军的一次独立的作战行动。渡江的成功除了准备充分,行动隐蔽突然外,跟主力渡江后出奇制胜攻占剑门关有相当的关系。

1935年月1月,中央率红一方面军开始了南渡长江的准备。1月20日,中央命令一方面军各部队,迅速转至赤水、土城及其附近地区,渡过赤水河夺取泸州至江安之线的渡河点,然后迅速渡过长江。土城位于黔西北,是赤水河东岸的重要渡口,当黔北大道要冲,中央把巩固土城,作为实现渡长江的重要步骤。但土城之战是一次失利的战斗,此役,红一方面军虽然给予川军重大打击,但自己的伤亡也很大。其时,川敌援军仍然纷至沓来,为避免陷入重围,军委当机立断,决定暂不渡江,迅速撤出土城西进。土城受挫是中央红军未能北渡长江的直接、重要的原因。

红一方面军之所以未能渡过长江,原因还在于地形的险要和敌以重兵在泸州附近长江沿岸的严密防守。川南地形就其军事意义而言,最险要莫过于长江。长江自古号称天险。中央红军拟强渡的上游宜宾至泸州段,枯水期间江面也宽至500至700米。虽然不及下游宽阔,但较之中央红军在川黔滇三省强渡的乌江江界河渡口(宽约70米)、赤水猿猴场渡口(宽约150米)、金沙江皎平渡渡口宽约120米,要宽上5至10倍。川军南北两岸的总兵力达到了43个团,并且筑起了大量的碉堡,严密封锁渡口、道路。这对于缺乏重火器的和渡江手段的红军确实直到了阻碍作用。

2月16日,中央把未能渡过长江的原因及下一步的行动及时电告了红四方面军:“我们现在是在云贵川三省的广大地区中,我们现在就要在这里创造新的苏区根据地,过去党中央与中革军委为了要赤化全四川,同四方面军取得更密切地联系与配合,曾决定中央红军渡过长江向北发展,所以决计放弃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向长江边继续前进。然而由于川滇军阀集中全力利用长江天险在长江布防阻挡我们,更由于党中央和中革军委不愿因为地区问题牺牲我们红军的有生力量,所以决定停止向川北发展,而最后决定在云贵川三省地区中创立根据地。”⒃此电文表明中央红军在南渡长江的战略意图已经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没有再对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提出明确的要求。

第一页    上一页    第6页/共9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