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环境破坏武器的产生与发展
生存环境破坏武器的产生与发展
熟悉空防 历史 的人一定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就指出,应将对英国构成威胁的德国飞艇消灭在其出发基地。自此,攻势防空思想渐渐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在其防空作战指导思想中就明确确立了攻势防空原则。在攻势防空思想的支配下,许多包括作战飞机和导弹在内的进攻性防空武器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作战运用主要是主动地将对方的空袭兵器消灭在出发基地,或对己方被保卫目标实施攻击之前。由于其直接破坏对象是空袭兵器本身,难以一次性消灭对方的一批或所有的空袭兵器,所以其效果不太理想。到20世纪80年代初,毁伤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航空弹药的毁伤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德、法等欧洲国家率先运用这一成果研制出穿透弹(也称为反跑道导弹或钻地弹),专用于摧毁机场跑道或出发基地。当使用穿透弹破坏对方飞机跑道后,对方所有的空袭飞机都无法起飞,从而大大提高了攻势防空的效果。 在现代战争中,虽然“以导反导”是传统反导武器中对付来袭导弹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现代导弹目标小,速度快,飞行时间短,突防能力强,使“以导反导”防不胜防,命中率低,效能不高,反导效果并不理想。为此,科学家们纷纷使出全身解数,力图有所创新和突破。其中,俄罗斯科学家根据任何飞行目标都存在一个最大的脆弱点――飞行环境特性(即空中飞行的目标受其飞行环境制约)的事实,运用新思维,独辟蹊径,将反导研究方向由原来的拦截导弹本身转向破坏导弹的飞行环境上来,于1952年率先提出了用等离子团消灭高速飞行的小尺寸目标的反导防御构想。此后,俄罗斯的阿夫拉缅科、阿期卡良和尼古拉那娃3位科学家通过努力,便设计出了消灭空中目标的等离子体武器,引起各国军界的广泛关注。现在,俄罗斯已试制出能击毁来袭导弹的等离子体武器。预计不久,这种新武器即可用于实战。美国正在开发等离子体炮,其在未来高超音速飞行平台上装备等离子体武器的发展潜力已进一步提高。除俄罗斯和美国外,其他国家也正在相继展开对等离子体武器的研究。 目前,总的看来,世界各国对新机理武器的发展都十分重视,都把重点突破方向定在尽快设计出一种易于产生、易于控制,而且能适应各种作战平台的新机理武器上。同时,另据报道,各国科学家仍在致力于其他生存环境破坏武器的研制。在不久的将来,生存环境破坏武器将发展成为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