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精神教育
国防精神教育
国防精神是公民对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观念、意志、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的综合。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国家的灵魂。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强全体公民的国防意识,而国防意识中最基本的是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所需要的各种精神。中华民族有着光荣的 历史 传统,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推翻三座大山、抗击外来侵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又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爱军习武精神、民族团结精神、自强自立精神、抗洪精神等等。用这些 历史 传统和民族精神教育全体公民尤其是青少年,使之转化为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主义精神是人们在长期 历史 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觉悟的集中反映,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国防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中文3版,第3卷,579―580页,人民出版社,1995)邓小平把爱国主义精神与理想信念统一起来,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说:“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国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邓小平文选》,第3卷,190页)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只有确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才能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到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国防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国防斗争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安全环境的重要手段。只有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内容,进行国防教育,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和保持旺盛的活力。在新世纪、新阶段,“五种革命精神”、抗洪精神、“64字创业”精神等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不仅是进行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强大动力,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是国防教育中的基本内容。
革命英雄主义是为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和人民军队本质的一种表现,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人民群众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过去,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凭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打败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赢得了最终胜利。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