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孩子开学恐惧症?
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孩子们的寒假也接近尾声,本周各大、中、小学校将陆续报到开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家长:孩子们在这个时候大多会有“开学恐惧症”,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重新调整寒假期间被打乱的生物钟,同时注意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引导孩子做好开学前的准备。
开学前一周是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的最佳时期。寒假期间,多数孩子每天晚睡晚起、不吃早餐,还有的长时间上网玩游戏,这些不良习惯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家长要督促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就餐,少玩游戏多看书,为开学充足电,确保孩子精神抖擞地走进学校。
什么是开学恐惧症?
许多孩子由于暑假作业未完成、对新学期紧张、迫于中高考的压力等因素对到来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心理准备,安逸、闲散惯了之后想到开学后紧张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产生了焦虑、恐惧的情绪,造成了对开学存在心理阴影,严重时就导致了开学恐惧症。
开学恐惧症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不难想象,在家长溺爱中享受无忧无虑的假期生活的孩子,在游乐嬉戏方面花费了过多时间的学生,必然会耽于学习。
成绩优异、追求完美的学生和适应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的大一新生是“开学恐惧症”常见的易发群体。
家长也有开学恐惧症
在网络论坛上,一些小学生家长述说了面对开学的恐慌之情,有家长坦言:“我比我家小子还害怕开学日子的到来。”
某家长在网上赋诗一首,颇具黑色幽默,也反映出家长恐惧开学的原因:“这不,咽下最后一口面包和咖啡,全家又要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了,孩子们又得背起沉重的大书包,大人们一起开始沉重的生活,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做功课、检查、签名、吃饭、睡觉、批评、鼓励、吼叫、哭泣、亲亲、抱抱、惩罚、奖赏……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沙发土豆妈妈”等网友家长则纷纷说:“不管是否准备好,都要去面对星期一的到来,逃也逃不掉。”
开学恐惧症的产生原因
有些学生是因假期作息生活极不规律,每天看电视、上网、晚睡,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丧失殆尽。有的是因为在假期里过惯了被照顾的生活,对开学后的独立生活忧心忡忡、无所适从;还有的是担心新学期功课太重,担忧学校人际关系等,这些已知的与未知的矛盾重叠交织在一起,更是在为开学恐惧症推波助澜。这些“玩疯了”的学生在开学前,就需要将心收回来。
而另外一些学生则需要“宽心”。他们通常自我要求严格,假期也忙着参加培训班,一天也没有闲着,学习劲头十足。临近开学,他们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对于家长们来说,被心情紧张、害怕上学的孩子们“传染”,一些家长会出现失眠、焦虑,甚至全身不舒服。家长们的这种表现,主要还是来自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对孩子学习的过分紧张。家长应该把开学的准备“分散”出去,该让孩子承担的就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的做法不仅家长受累,孩子也不快乐。
开学恐惧症自有应对之策
家长可在开学前适当帮助孩子加以调节,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长假最后几天,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生活内容等都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保证孩子合理饮食、充足睡眠,以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本文来自心理在线
其次,让孩子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就孩子在开学前如何模拟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何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帮助其制订作息时间表,要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如果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则需要家长的循循善诱,需要家长予以适当的监督;此外,家长还可多给孩子介绍一些学校里的有趣事情,适当减轻孩子的思想负担,向学校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使孩子回校后能有较好的适应条件。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开学之初,老师与家长应注重减轻孩子压力,老师应多和孩子进行假期心得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安排紧张的功课。
收心”不能急刹车
可以让孩子给好朋友打打电话,聊聊新学年的打算,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对孩子多鼓励,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好奇,消除孩子对新学期的畏惧情绪。引导孩子对新学年做一个详细的规划,大至整个学期,小至每天的学习生活。
身体锻炼不能少
按时作息,调整好生物钟。假期有可能玩通宵或很晚睡觉,这时很有必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应尽量按照上课时的作息时间去休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重新做到起居有时。同时拒绝“三电”:电视、电脑、电子产品。用体育锻炼来充实生活,调整状态。专家提醒
太追求完美的优生易患“开学恐惧症”
据某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蒙主任称,通常患“开学恐惧症”的患者都是初中生偏多。一般来说,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学习成绩不好、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以及过于追求完美的优秀生等都是“开学恐惧症”的易发学生群。
据介绍,初中生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完全成熟,缺乏面对问题的能力。患病的原因有对学校和学习过于紧张;曾在学校受挫折和遭受委屈、羞辱;或者升学压力、人际交往不适应等。其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解决方法:
1、家长不要对孩子施强压
当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症”后,家长应积极引导,不可猛然加重学习压力;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2、预习侧重为记忆类内容
暑假的最后几天,学生们该收收心,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学习上。对于新学期课程的预习应侧重于记忆类的内容,比如英语单词、语文古诗等,但不必死啃理科科目。
3、逐渐调整使作息有规律
如果假期里过度放松,要渐渐调整到有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按时吃饭。早晨八九点起床后,最好安排一些学习活动。
警惕开学恐惧症 家长如何帮孩子做好准备
一、家长应该对孩子多讲讲自己当年入园、入学时的高兴心情,介绍学校里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孩子对未来新环境的向往。
二、提前训练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尤其对寄宿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如自己去厕所大小便,自己穿脱衣服,识别自己的东西,知道父母姓名等等。
三、帮助孩子养成必要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好在开学前几周制定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但幼儿入园前的学习预演最好和游戏、娱乐相结合,不枯燥、不刻意。
四、新生入学或入园前最好到儿科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看看是否有贫血、乙肝等疾病,通过这样的检查既对自己的孩子有所了解,又对其他同学或小朋友负责。
五、父母要积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对孩子的优点要发自内心地赞扬,尝试着不去批评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尊重孩子。
六、对于寄宿学生的家长来说,不要老打电话或经常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更不要等孩子回到家后给孩子做一大堆好吃的,这样不但不会给孩子补充营养,反而会导致孩子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