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鹏捞金没有保本保息了,你知道怎么理财吗?
这几天金融市场都处在巨震中,不少金融从业人员到处哭爹喊妈。
原因就是央妈近日牵头多出台了史上最严的资管新规,这份万字紧箍咒把金融业勒得死死的。
大大小小的资管机构哀嚎一片,特别是规模最大的银行理财,直接就是资管新规整治的重灾区。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已经被多次限制,现在又来了一个最严监管,看来银行理财市场是真的要变天了。
目前,银行理财仍然是国人选择最多的理财方式,29万亿的规模雄居理财市场之首。
银行理财变天,必然对绝大多数国人的理财方式影响重大。
很多人可能觉得法不责众,不相信涉及这么多人的利益,政府真的敢打破刚兑。
还记得我前几天讲的政治经济学吗?看看新华社最新的表态:
违背了“高风险高收益”投资铁律的理财产品从来就不安全,所谓“保本保收益”其实是一种“甜蜜的危险”。
所以,当下之急应该是好好想想打破刚兑后该如何理财。
▌01 银行理财问题多
大家知道,要真正了解一件事,不只能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
要知道打破刚兑后如何理财,首先我们要把为什么打破刚兑这个问题搞清楚。
在整个理财市场,银行理财的规模最大,问题也最多:刚性兑付、杠杆、资金池还有多层嵌套等等。
刚性兑付,是老调重提的问题,意思是指对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的承若,在达不到要求时,有人会进行兜底垫付。
这是行业的潜规则,特别是银行,本身不具备专业的资管能力,在收益方面没有优势。
唯一的优势,就是作为资金中介拥有巨量的存量资金,通过保本保收益的方法吸引资金。
在盛世太平的时候,违约只是小概率事件,银行承受得了。
但是,放在现在,连国企都可以违约了,打破刚兑就成了最紧迫的事,为了给银行一个减压器,防止更大范围的违约。
像现在29万亿规模的银行理财,要是亏了10%,如果都要兜底,这个数额就高达2.9万亿,要挤爆多少个中小银行啊。
当然了,银行的问题不只是刚性兑付,更重要的是杠杆和多层嵌套的问题。
杠杆对于银行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原本就是一个资金中介,所有钱都会经过银行流转。
比如说,银行把钱贷出去后,手上没钱怎么办,就把这笔应收贷款打包成一个理财产品,出售回笼资金继续投资,从而形成杠杆。
因为贷款利息高于理财产品利息,所以,最终银行还是有利可图的。
但是,这笔钱又会被企业贷出,企业拿着这笔钱进行投资,资金会流转到其他银行,另一家银行再把对这笔资金贷出,然后再打包成理财产品,一层嵌套一层。
只要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说当中的一笔贷款逾期了,那整个链条都会出现逾期和违约。
嵌套的层数越多,波及的范围就越广。
还有资金池和期限错配的问题,这也是造成违约高发的原因。
银行为了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不管资金的期限长短,都打包成一个理财产品,把资金都投向了长期标的上面,换取高收益。
通过资金不断地滚动,规避短期资金无法投资长期标的困难。
一旦出现短期资金滚动不起来了,问题就暴露了,无法用新流入资金替代到期资金,最后资金链断裂,产品出现违约。
▌02 理财市场巨变
在这份资管新规里面,上面提到的银行理财的这些问题都被封杀了。
首先,不保本不保收益,否定预期收益性的产品,要求银行理财所有产品都只能走净值型的路线。
什么叫净值型?你买基金就是净值型产品,没有预期收益率,只有浮动收益,而且不保本不保息。
以前银行理财保本保收益,很多时候都是拿存款这样的表内资产来垫付表外的理财亏损。
这次监管是下了狠心,限制银行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这就意味着,对于打破刚兑不仅仅只是口头约束,而是从实操层面通过封杀业务来打破刚兑。
一旦封杀了表内存款垫付表外理财的业务模式,也就意味着保本理财直接消失了。
其次,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会缩小。
由于表内理财业务是纳入银行存款核算的,这块业务不能开展,也就是银行无法通过这个方式做大资产规模。
规模被限制,意味着银行很多业务开展都会受到限制,很多产品都不能再发了,因为达不到发产品的资产规模要求。
再次,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会消失。
资管新规里面提到,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投资非标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
简单来说,90天以内的银行理财会逐渐消失,银行也无法通过资金滚动,把短期资金投向长期标的上面。
最后,以后的银行理财产品更多的是代销产品。
说到底,银行只是一个资金中介,不具备专业的资管能力。
银行要想做理财业务,只能自己成立资管子公司发行产品,但是银行目前资管能力毕竟有限,可能更偏向代销基金等专业资管机构的理财产品。
▌03 以后怎么理财
其实,理财市场巨变,早在今年7月就已经有预期了。
当时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就提到了一个词,回归本源。
意思就是原本是干什么的,就应该干什么,不是你能干的事,你就不能干。
因为金融业的乱象,把许多东西的属性都改变了,不但衍生巨大的风险,还加深了社会矛盾。
现在的金融业,已经膨胀到无法无天的地步了。
就拿银行来说,原本就是一个资金中介的角色,背地里却搞各种理财套利,不务正业还积累了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要知道2016年全国GDP也才74.4万亿的水平,而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就已经达到102万亿,这里面有多少资金都是脱实向虚乱加杠杆的。
上面的意见是很明确的,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以前那一套都不能玩了,至少要防范市场风险向政府蔓延。
所以,不管是监管的表面规定还是监管的深层意图,打破刚兑显然是必然的,不能再抱有国家会为你兜底的思维去理财投资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一直都不看好银行理财,不仅收益鸡肋,而且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安全。
现在彻底不保本不保息而且也没有短期产品,这种情况下你还愿意买银行理财吗?
更何况,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也要更加小心了,一不小心你买到的都是银行代销的第三方理财产品。
这些产品的风险全看资管机构的自身能力,你觉得自己能判断吗?就算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银行资管能力也不行啊,这种情况下你还愿意买银行理财吗?反正我不愿意。
其实,不保本不保息不只是银行理财,所有的理财产品都会是这个趋势,每个人都应该建立风险自担盈亏自负的意识。
如果想要找到银行理财的取代产品,继续安心投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其实互联网金融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想投净值型产品的话,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定投基金是比较稳健的选择。
面对理财市场即将要来的巨变,更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学习理财知识,学会判断理财产品的风险。
总之,闭着眼睛理财的时代真的过去了,面对不保本不保息的巨变,你得做好准备。
愿每个投资者朋友都被温柔以待 你来我在 微信:sh0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