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潮被动提升仓位 王亚伟弃银行转打新
在本轮调整中,基金仓位居高不下。有数据显示,基金在1月操作中,仓位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整体而言,股票型基金目前的仓位高于去年四季报统计的81.36%水平,保持在85%上下。不少圈内人士分析称,基金的表现像2008年年初,又站在了高岗上。
然而,据理财一周报记者了解,基金对本轮行情并非没有预见能力。早在去年12月底纷纷召开的年度预测中,新华基金、鹏华基金等在策略报告中,都提到了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在一些基金的操作上,也尽可能地选择了一些防御性品种。
尽管也有不少基金提出,2010年行情会出现先高后低的局面,所以在去年四季度采取了加仓策略,但没有理由在明显的加息征兆提前出现的情况下,不改变其策略。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基金仓位居高不下,甚至有些分明预见准确,仍然逃不过由于仓位过高而下跌明显的境地,原因何在?理财一周报记者为此展开一番仓位调查。
仓位统计差异造成高仓位误导
理财一周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仓位数据主要有天相、渤海证券、德圣、广州证券等几家权威机构在做跟踪分析。
据广州证券统计的仓位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基金的仓位在85.24%,增仓幅度4.41%,剔除指数影响,基金主动增仓5.63%。1月最后一周,基金的仓位为84.52%,较前一周提高0.77%,剔除指数影响仓位增加1.77%。1 月份以来,基金仓位先降后升,目前已超过四季度的仓位水平。总体来看,指数下跌,10日数据和5日数据均显示基金增仓。
华泰证券基金研究员的仓位统计则显示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其报告称,跟踪仓位表示,由于1月最后一周,大盘进一步下跌,基金纷纷下调仓位,2010 年1 月28 日的仓位测算结果显示,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由上一周的81.59%下降至73.86%。股票型基金仓位从85.48%下降至77.24%。
理财一周报记者又参考业内公认比较权威的天相机构数据。据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基金大幅加仓5.91个百分点,可比的主动投资股票方向基金仓位猛增至85.97%,创历史新高,超越了2009年二季度末的83.67%和2007年三季度末的80.41%。而股票型基金仓位提升6.08%,达到89.68%,逼近九成。就近期而言,天相并无更新数据。
可见,大部人印象中的基金高仓位,主要来源于去年四季报出现的九成仓位。从目前各方数据总结来看,基金确实整体处于高仓位,而且出现过一段时间反复,先从九成仓位降至85%,再降至80%以下,而在最后一周,有统计称,基金出现小幅增仓的行为,也有报告说,基金仍在降低仓位。但认为1月最后一周基金加仓的机构为多数,德圣基金研究中心1月28日仓位测算数据也显示,各类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平均仓位均有所回升。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4.8%,与前周相比略增0.66%,扣除市值变化因素后,偏股方向基金主动增仓幅度均超过1%,其中配置混合型基金主动增仓幅度达2.9%。
一家上海基金公司策略师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造成基金仓位比例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各个基金公司的仓位统计系统不同,不过,若跟踪一个统计机构,基本可以把握仓位变化。
不过,可以看到的是,不管仓位变化幅度如何,目前股票型基金仓位大致维持在75%~80%的水平,对于股票型基金而言,并不是太高的仓位。
分红潮被动提升基金仓位
那为何会造成有些机构统计基金加仓,有些机构的统计结果完全相反,理财一周报记者发现,还有一个造成基金高仓位的关键性被动因素是1月以来的基金分红潮。
东吴基金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宋毓莲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由于基金自2009年12月底以来成批在分红,这会导致相关基金仓位的提升。因为分红资金是现金。具体来说,如一个基金的仓位是80%,其中20%是现金。那么,如果把这20%现金中的2%拿来分红,那么仓位自然提升至81.63%。
1月的基金分红表显示,1月共有141只基金分红142次,重复分红的基金是景顺长城公司治理,每份共分去0.19元。另有统计显示,截至1月27日,2010年初累计分红金额超过了156亿元,远超去年同期9.18亿元的累计分红金额。
据记者观察,分红比例最大的基金还有上投阿尔法,每10份分红18.8元,交银稳健每10份分红6.25元,还有招商平衡与华安核心,每10份分别分红5.3元与5元。
以上投阿尔法为例,该基金的除权日是1月28日,当日净值为5.1236元。以每10份分红18.8元计算,意味着每51.236元上投阿尔法分红金额就达到18.8元,占到净值比例的36.7%,这个比例对仓位数据势必造成较大影响。而据记者了解,目前的统计机构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复权后的仓位更新,这是导致有些机构对基金仓位变化造成数据统计失误的原因。
而就基金仓位变化,记者问了一些基金人士。尽管只是简单抽样,但大部分人表示,公司旗下股票型基金的仓位整体维持在80%左右水平,至于是否加仓,则有一定分歧,但大部分维持不动了,选择少部分减仓的基金较多。
应变慢一拍 索性就调仓
不过,除去仓位本身误区,基金的应变能力的确存在一定问题。毕竟市场在一季度已经遭遇一定级别的调整,为何基金没有大动作来保证上一年的胜利成果?
据记者了解,在去年四季度时,大部分基金公司认为,加息窗口大概是在二季度。而2010年的趋势性机会较少,所以一季度可能是全年中相对而言最理想的机会。然而,准备金率的提升,基本打破了基金的市场节奏与预期。
另外,造成基金手上资金短缺的另一个原因是,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所有主动偏股型基金去年底银行存款及清算备付金共计1463.5亿元,占基金的比例仅为7.97%。而且,分红新规令基金必须得在2009年底与2010年初分红。
届时,基金必须得腾出超过1000亿元的大规模分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基金的操作节奏。 如果考虑到基金要持有不少于5%的现金资产以应付流动性,偏股基金手中可用于加仓的现金更少,或仅余不到600亿元。
至于调仓,上海一基金经理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他们认为,大盘将下调至2700点~2800点的水平,这是他们一个圈子的看法。可见一部分基金经理在这个市场阶段会选择加仓,而目前仍选择观望,因为下调幅度也不算过于巨大,而且悲观产生时,市场已经到了3000点位置,调仓也有成本,所以选择仓位不变的人也有不少,但配置上已经产生一些变化。而且,一些基金经理也不想给先行退出的游资做接力棒。所以仓位不变只是错觉,若想通过减仓增加现金,也是可以的事情,但基金经理觉得目前不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