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a Parker -《Kiss My Arp》[Instrumental][MP3]
专辑英文名: Kiss My Arp
歌手: Andrea Parker
音乐风格: 电子
资源格式: MP3
版本: [Instrumental]
发行时间: 1999年
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发行厂牌:Beggars Banquet
发布比率:192kbps
专辑介绍:
Andrea Parker这位美丽的女性DJ/Producer玩的是绝不媚俗,毫不妥协的电子音乐。高超的品味和对电音深刻的了解,使得她在Studio K7 厂牌下的DJ-Kicks系列Mix CD 中展现了融合了嘻哈乐(Hip Hop)、电气乐(Electro)和科技舞曲(Techno)的另类混音风格。让人惊艳的DJ选曲能力也为她带来了混音和制作的机会。合作过的对象包括了极小限乐派大师Philp Glass、Steve Reich和Trip Hop名团Lamb。
在这张由她自己操刀制作的首张专辑中,她更展现了她运用现代爵士乐和古典乐的能力,甚至加入了大量环境音乐(Ambient)和实验性 的电子音色。她的歌声也是彷彿来自於一个冰冷的星球般的不食人间烟火。「The Unknown」一曲戏剧化的管絃乐令我想起Bjork的「 Play Dead」,而「Some Other Level」中那种华丽而充满异国风味的弦乐竟似无重力般地漂浮在空中,使得底层的重低音频率显得格外的震撼人心。这是一张低调、孤绝、诡异的作品。有时如水晶般的晶莹剔透,有时又如一幢精致完美的现代建筑,遥不可及,在末世纪颓败的天空遮蔽下,缓缓的述说一则凄凉的蓝调。
(以上文字转自网络)
唱片公司介绍:
Beggars Group是欧洲三大独立唱片公司之一(Beggars Group、Sanctuary Records Group和V2三家厂商),旗下包含4AD、Too Pure、Wiiija、XL、Mantra等厂牌,覆盖Bauhaus、Cornershop、Pixies等艺人的作品。
记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及其衍生公司:

Beggars Banquet的初具雏形是在1974年由Martin Mills和Nick Austin在英国伦敦的伯爵宫廷所开设的一家唱片店而开始的,在这之前他们在伦敦和牛津经营了一家同样名为“Beggars Banquet"的移动迪斯科夜总会。不久这家唱片店就名声大噪,他们创新性地把新唱片和二手唱片摆在一起出售,唱片店的声望也越来越高,之后两年内又有两家分店在Fulham和Ealing开张。
由于与一位售票代理商的良好友谊关系,于是在1976年他们就组建了一个宣传促销性的公司,公司对那些在唱片店出售唱片并且公司也很感兴趣的乐队及乐手的巡演和音乐会提供大力的宣传促销,这些乐队及乐手包括The Crusaders、The Commodores、Dory Previn和Southside Johnny。
1977年,朋克乐和新浪潮音乐风起云涌,冲袭了整个英伦大陆。而在这之前,常来唱片店的乐迷们总是购买一些来自美国西海岸的唱片及出自于俄亥俄州乐手的Funk音乐专辑,因而唱片店总是要从美国进口这些唱片。然而在朋克乐的突然来临之后,乐迷们的眼光迅速地转向了那些朋克音乐的7"单曲唱片,Beggars Banquet在这场独立音乐浪潮中显得兴奋异常,他们在货架上摆出了The Clash、Buzzcocks、Sex Pistols等乐队的唱片。与此同时,他们的宣传促销公司转而去支持象Graham Parker、The Stranglers和The Damned乐队的现场音乐会,并且他们还在Fulham分店开辟出了一个地下排练室,从Generation X到The Lurkers,几乎每一支朋克乐队都在此排练过。
正是The Lurkers从此将公司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乐队与Beggars Banquet唱片店签下了一纸唱片合约。在当时许多厂牌都有自己旗下的朋克乐队,但他们却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而Beggars Banquet却走出了自己不寻常的伟大一步,他们决定由自己来发行唱片,由此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正式诞生。
“Shadow"/"Love Story"是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所发行的第一张唱片,并将其编号为BEG 1,这是一张小音阶三和弦的经典之作,而且迅速地登上了新近设立的独立音乐榜的冠军。紧跟着,Beggars Banquet又签下了更多来自于伦敦的朋克乐队,并且唱片公司把录制好的Demo样带通过唱片店的声响系统来加以测试。Ivor Biggun设立了第一个Top 20的排行榜,而The Lurkers的首张专辑则反应不俗,并由Island唱片公司来代理发行。不久之后经济危机全面爆发,这使得Beggars Banquet旗下的新乐队The Doll和Tubeway Army不得不与WEA唱片公司签下了合约。1979年,Tubeway Army带着一首极为出色的单曲“Are 'Friends' Electric ?"拿到了排行榜的冠军,这使得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感到大为惊讶,看来一家真正的唱片公司的存在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气和机会。在那一年,Gary Numan和他的乐队一共拿到了四个冠军。
在度过了艰难的财政危机之后,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就开始证实其旗下乐队所拥有的不凡的音乐创作活力。Beggars Banquet陆续发行了Colin Newman(Wire乐队的乐手)、Arthur Lee和Spirit等的一系列唱片。1982年,唱片公司首次进军舞曲音乐的领域,并制作出了一首具有Jazz Funk风格的经典之曲“Southern Freeez"。为了保留住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的根源风格,Ivo Watts-Russell则另创建了4AD唱片公司以作为更深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果然,4AD在迅速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位与风格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1983年开始,Beggars Banquet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厂牌风格与形象,旗下的箭头乐队包括Bauhaus、The Associates、The Icile Works和Mighty Wah!等。这些具有独立音乐风格的乐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由此界定出了一个全新的另类音乐流派。由Peter Kent领头而于1981年离开4AD的The Situation Two唱片公司又建立了一家独立的唱片发行公司Rough Trade。在由Arthur Baker制作的“IOU"当中,Freeez创作出了在当时十年之中最为流行的舞曲音乐作品之一。在1985年的时候,The Cult乐队凭借单曲“She Sells Sanctuary"和专辑《Love》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真正地将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建立成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独立音乐厂牌。
1987年,Nick Austin由于音乐上的理念及兴趣不同,因而带着一个具有新世纪音乐风格的厂牌Coda唱片公司离开了Beggars Banquet。M.A.R.R.S.的首支单曲“Pump Up The Volume"为4AD获得了第一个排行榜冠军。Beggars Banquet在纽约设立了一个代理办事处。另外Beggars Banquet和Andrew Heath还建立了一家联合出版发行机构Momentum,负责其发行唱片的版税问题,后来由Tim Palmer领头的一家舞曲音乐厂牌Citybeat的发行问题也交由Momentum来处理。
在80年代的最后几年当中,The Cult也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声誉,包括在美国所获得了一张白金唱片。Bauhaus解散后的派生乐队Love And Rockets及原乐队的灵魂人物Peter Murphy的独立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包括在专辑《So Alive》中有一首美国Top 3排行榜的单曲。Fields Of The Nephilim乐队获得了真正的狂热信拜,The Go-Betweens创作出一些异常精彩出色的唱片,The Fall乐队则证明了另类音乐所具有的敏锐感觉与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所提供的商业运作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乐队展现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质和优势。Beggars Banquet逐渐地在更多的地点建立了代理办事处。
在90年代初期,The Charlatans凭借他们的首张专辑而取得了令人惊讶的好成绩。不久Loop乐队和Buffalo Tom乐队也被召至Beggars Banquet旗下听命,后来又陆陆续续地签下了Mercury Rev、Luna和Bettie Seveert等乐队,这时的Beggars Banquet又在独立音乐圈中击出了漂亮的一拳。在Beggars Banquet中派生出来的Factory、Rough Trade和极具独创精神的Creation唱片公司开辟了一个另类音乐的新纪元,它们始终站在英国极少数最富创造力的独立厂牌的最前沿。
XL唱片公司是在Citybeat厂牌的支持与保护下建立起来的,旗下的Prodigy、SL2和Liquid等乐队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优秀唱片,使得XL迅速成为英国最为狂乱的顶极另类厂牌,其成就也正如独立厂牌Tommy Boy所建立的House Of Pain唱片公司一样的辉煌。
在Rough Trade唱片公司解散之后,Beggars Banquet开始对其遗留下来的各种事务进行管理工作,并对其出版公司RTM进行了重要的援救工作。(RTM是在Rough Trade唱片公司解散后建立起来的销售及发行公司) 因而RTM也就由此开始参与唱片公司的运作及所有权的管理。在经过两年的运作之后,唱片公司就重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Beggars Banquet还作为另类音乐圈中最重要的一员参与了重新制定一个不受商业操作的独立排行榜的讨论活动中。
1993年,Beggars Banquet就唱片的发行问题与美国的Atlantic唱片公司达成了协议,但现在此项事务已交由RCA唱片公司来负责。不久由WEA唱片公司在原来RTM公司的模式与基础之上又建立了一个新的独立发行渠道Alternative Distribution Alliance,而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则通过这样的一个渠道来完成发行及销售。另一方面,4AD唱片与Warner唱片公司也达成了协议,负责4AD的代理发行工作,由此Beggars Banquet在美国的代理发行网络也就形成并完善了。
在90年代中期,Beggars Banquet的操作及运作方式也发生了更为巨大和深远的变化。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Beggars Banquet派生出了4AD及Citybeat唱片公司,这些公司分别形成了各自的厂牌意识与风格,并且进行一些联合性的大胆尝试的行动,每一部分都充分利用自己的中心资源,并由唱片公司的领头人物凭借对音乐的眼光与先知来把握厂牌的前进方向。
因此,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独立音乐圈的良好环境中,Wiiija和他的Too Pure厂牌得以创建和顺利的发展。Tim Palmer在XL唱片公司中的角色与地位转由Richard Russell来继续。与此同时,Beggars Banquet又建立了一个子厂牌Mantra,由Beggars Banguet的前公关部主任John Empson来负责领导。Mantra很快就将Beggars Banquetzu感绝妙地构架在了一起,其最著称的特点之处则包括Fun-da-mental和Natacha Atlas乐队的世界性风格的鼓,China Drum和Sterling乐队的吉他,Co-co,The Bean和Azukz乐队的节奏,以及On U'Sounds' Bim Sherman那源于Astral的雷吉音色。
在这份令人兴奋的花名册上,Mantra带着这些优秀的乐队去攀登更高的另类险峰。Beggars Banquet签下了来自Pulp Fiction的录音高手Dick Dale,一位伟大的冲浪吉他手。The Charlatans又重新回到了排行榜的冠军位置。Buffalo Tom也渐渐变得成熟起来。
何谓独立厂牌(Indie Labels)?
(转自徐立坚的日志)
简单的说,非国际五大唱片体系(目前包括了环球、华纳、科艺百代、博德曼与新力,但后两者已经合并,其市场规模与比例都须重新估计)的都算。通常是几枚志同道合的青年加上几台电脑混在一个小房间跟身边几个玩音乐的朋友嘻哩乎嚕就开始了,其逻辑与庞克的DIY精神可说十分相近。英文里的Indie跟印地安半点关係也没,是Independent的简写。
曾获BBC当月厂牌推荐之一的 ShitKatapult便是Tech-Punk坏男孩T. Raumschmiere於1998年误打误撞下成立的,当时他组团参加比赛赢得大奖,奖品是一间录音室(天!这比赛真好康),为了发行自己录的” Shit”,只好弄出一家唱片公司叫ShitKatapult(意思是大便弹弓)…这类的玩兴与颠覆感正是很多独立创作至高的精神。
独立厂牌绝非是五大不要的次等品畅货中心,相反的,它的必要,除了它们往往是潮流的发源地、带动者(已经被Post到不知伊於胡底的Grunge风潮,起源地之一正是当今愈发扩展厂牌风格因而愈来愈重要的西雅图名厂Sub Pop;至今仍不断被复制的整个曼彻斯特风潮,又怎么能漏掉Factory的贡献?还有Drum’n’Bass、Techno及Breaks等舞国大军,谁不是独立起义?)之外,更重要的是那种把音乐当音乐的基本态度(无论那是民谣、电子还是嘻哈或更多难以命名之的),已经愈来难以在行销策略当道的商业机制中看见。
独资成立一家小唱片公司,与捧著Demo巴望被签约的思考正好相反,与主流体系著眼於快速获利回收与庞大广告预算所作出的市场判断更是大大不同,担任经营者,无论如何都得面对实际的管理与市场机制,而非签了好团/创作人从此一帆风顺。今年与Richie Hawtin、Miss Kittin一起登上URB封面的德国实验Techno女将Ellen Allien,在如今有模有样的BPitch Control之前,也曾失败过一回Braincandy。经验告诉她,厂牌风格及其共事之人脉网络无疑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而Daylle Deanna Schwartz近来根据音乐环境的变迁改写了她的畅销书[Start & Run Your Own Record label],更新了相关资金、发行、生产及宣传等部份的实用资讯,其中还访问了El-P等创作人兼厂牌老闆,也谈到海外行销,对有志了解或从事的人堪称是个不错的起点。
然而,独立厂牌并非与国际五大势不两立,除了主流偶尔会成立假独立子牌企图让发行看起来更酷,主流向独立挖角或独立将某些热门团交给主流拓展发行网路及重金宣传的例子每天都在上演,儘管有论者质疑这样的做法模糊了独立的初衷。眼下Franz Ferdinand正是一个例子。他们从Domino(旗下有来台造成本地独立乐迷疯狂的Four Tet)发掘的苏格兰独立乐团到签约主流目前已是英国榜百万销售大团,虽然再次说明独立厂牌更具前瞻性的A&R眼光,却也难免留下”若是没有大量宣传经费溢注如何成就大事”等话柄。
独立之重要,透过主流体系买进独立发行商及厂牌的动作频频也可见一般。打开国际五大唱片体系发行目录,底下收编了无数子厂,所为何来?说穿了就是为了生意。独立厂牌的影响力与销售能耐,早已经超过一般人对这类产品”没听过、怪怪的”等基本印象。Nirvana的百万销售记录,几乎就是掀起九零年代主流大肆挖角地下乐团的滥觴。Sub Pop去年推出的Postal Service,细火慢燉地於今年7月中登上告示榜Top Electronic专辑榜首,并蝉连四周冠军,距离首次进榜时间超过一年,更创下该厂牌历年专辑中仅次於Nirvana的销售纪录,而曾经风光也曾破产如今风云再起的英国独立指标Rough Trade发掘的The Strokes及美洲独立摇滚龙头Matador签下的Interpol所造成的复古后庞克热潮,更是有目共睹。这几家早已留名摇滚史的经典厂牌,为一代又一代的文青与摇滚人,带来过The Smiths、Pavement等大团及好几张总是名列”改变你一生的重要唱片”的传世之作,后辈的翻唱与模仿至今不坠;且当五大合并声再起,主流公司总部裁员,另一家从Iron Maiden做起、相当资深的英国独立厂牌集团Sanctuary更是近来最有获利的唱片公司之一。去年的成绩是一亿五千两百万英镑,上涨28%,至今年三月底的半年间,再次宣称销售上涨36%,这家友人戏称果然是间收容所的老牌子,近年来接收了一卡车遭主流解约或约满不续的艺人及乐团,反而开出相当不错的新盘,其中前The Smiths老将Morrissey的回归大作,更为他缔造个人生涯排行新高。
但若就此高喊独立等於好或酷,这说法当然是有问题的。荷兰奇女子Solex的新专辑[The Laughing Stock Of Indie Rock]便大开独立摇滚的玩笑。
玩笑归玩笑,不少独立厂牌的发行目录近来已成为iTune等数位下载的兵家必争之地,趋势可见一般。日前英国独立音乐协会(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才公开告知所有会员不要与iTune签约,未及一个月,后者宣布为了进军欧洲,已成功与该区三大独立厂牌 Beggars Group、Sanctuary Records Group及V2签署授权合约,使其於英法德的线上付费下载业务大幅拓展,掌握更多好音乐。欧洲市场有4分之一是独立的天下,几组加拿大代表如 Akufen(Force Inc.)、Tiga(International Deejay Gigolos)、Manitoba(The Leaf)与Peaches(Kitty Yo),同样也都藉由欧洲品牌打开国际知名度。有论者解释道:欧洲人比较有品味。若以独立厂牌等於好品味这粗浅的逻辑来看,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网路下载对实体销售究竟是福是祸,眼下还难有个清楚的论断,对宣传推广的实效倒是多次被证实,比方Wilco的例子;不过独立厂牌如Palm Pictures 通常比主流公司更倾向鼓励这类的档案分享,曾是Island唱片创办人的该公司龙头Chris Blackwell认为在艺人发展过程中,那样的方式是无害的,甚至最终刺激了销售,更是为艺人的未来铺路;纽约嘻哈新厂Definitive Jux同样很感谢那些未经授权的下载有效地推广了他们的音乐给更多新听眾。
唱片公司怎么作?除了市场行销,艺人与歌曲仍然是最重要的。全面年轻乃至低龄化的主流歌曲,在快速获得认同那一刻,等於已间接弃守成熟族群的需求。於是经营中生代及资深乐团、掌握他们长期且死忠的乐迷支持,并开发具前瞻性的乐风潮流,不为市场判断扭曲创作,正是多年来独立厂牌深获认同的主因之一。事实证明,即便缺乏舖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单凭分眾口耳相传便可自给自足,甚至爆出主流也逊色的商业成绩,令短视近利、凡是皆炒作的大公司只有一旁搔头不解的份。
当今独立厂牌著实太多,本文恐怕连百分之一也无法涵盖,且经营手法各有巧妙,底下仅就近来有新作表现出色的代表稍做简介。
从大学宿舍餐厅的洗碗间聊起,两个音乐品味相同的友人Jonathan Cargill与 Chris Swanson所萌生的念头,到如今是签约有26组艺人(包括Songs:Ohia等)的独立新厂及发行商Secretly Canadian,厂址既不在加拿大(在美国Bloomington,但不少人误以为他们的名称指的是很多美国独立厂牌选择到便宜的加拿大压片一事),走红的程度也让这公司不再秘密。8年来,Secretly Canadian建立的名声,吸引每週约有20份Demo寄来此处寻求发片机会。就制作与宣传策略发想等过程来看,他们与大公司并无二致,同样採用寄宣传品至电台DJ与杂誌写手的操作方式,也拍摄音乐录影带巴望MTV等音乐频道播出。差别恐怕只在於这公司懂得因音乐类型而区分市场,加上口耳相传的力量往往可触及更多分眾,他们也分析愈是不在乎销售的,通常会有更好的商业表现,曾化名Rocky Dennis的瑞典少年Jens Lekman便是旗下近来最叫人迷恋的新声。
同样是一群想为好音乐卖力的朋友,离开原本效力的主流唱片体系后全心成立Moshi Moshi 。五年来,原来打算命名为I Got Monkeys的这厂牌仅签下前Kenickie鼓手转创作歌手的J Xaverre、可与Four Tet并列Folktronica代表的Pedro及今年大受好评的新团Hot Chip等少数创作人,与主流厂牌拼命发片好让现金流通的作风大相逕庭,总计完整专辑不到五张,堪称重质不重量的极致。最近的厂牌合辑[We Got Monkey]则把旗下所有广受喜爱的单曲及未发表作一次收齐。
Output这伦敦实验品牌去年带来了法国青年Colder让世人大为惊艳,同时一张合辑[Channel 2]见证它原来是Disco-Punk/Electro风潮的源头之一,其中的The Rapture红翻独立圈后签进主流,厂牌老板Trevor Jackson的Playgroup也透过主流发行,令所有乐评折服。
好厂牌自然不是欧洲人独有。被誉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独立厂牌之一的底特律新牌Ghostly International,其颇有Factory遗风的封面设计,包装著从Disco 到Techno及Hip Hop的广度及对各别类型凿深的实验态度。 第一个签下的是Matthew Dear、近期还有迷幻摇滚派的Dykehouse及BBC当家DJ Gilles Peterson最爱的Dabrye。
厂牌合辑是认识独立厂牌的捷径之一。最近也推出这类产品的是德国柯隆的Kompakt,为庆祝该厂牌第100张发行,推出从过去99张作品中挑选曲目并重混的双CD纪念 [Kompakt 100]。XLR8R杂誌笔者戏称科隆是Techno的麦加圣城,被该杂誌誉为科隆之声的Kompakt 因而地位更崇高,从昔日的唱片行到当今首席Techno中兴指标,其发行速度与品质自然是主因,另外Kompakt还有每週於当地的舞场Studio 672举办的Total Konfusion之夜。不少电音舞曲厂牌皆习惯固定举办主题派对,99年由Rob Luis创立的Tru Thoughts Recordings,同样也经营著两个夜店派对︰Phonic:hoop 及Etch。
谈到电音,挪威的Rune Grammofon与德国的Morr Music正好都是专擅视觉设计与包装的选择,而Tigerbeat6绝对是个最疯狂的代表,绝少有主流胆敢触碰这一款,精神指标Kid606就这样张牙舞爪地玩出电子乐圈内的独立庞克精神,发片量之大,三年超过50张 。这年头虽然电音蔓延,嘻哈无疑才是当今的主流,有意思的是Underground Hip Hop竟也成为实验电声圈的显学之一,这偶尔被戏称为Geek Rap的类型,Company Flow是头几个让世人见识其威力的纽约代表。他的崛起同时也一定程度啟蒙了Will Ashton,让这听爵士乐长大的中产阶级白人,日后变成英国折衷电音爵士大厂Ninja Tune旗下副牌Big Dada的龙头,光是入围Mercury音乐大奖的Root Manuva及cLOUDDEAD就足以让该厂牌威震八方;被誉为当今最佳制作人之一、且受邀为Blue Note翻新经典录音的Madlib及其所属的Stonesthrow更是近年带著老放克与爵士另闢嘻哈异境的明星;前文提过的纽约Definitive Jux虽未能大幅翻转当今嘻哈的排行规则,所打造出的新声响却也让他们成为当代Underground Hip Hop的新指标之一,娱乐週报誉之为自Def Jam以来最叫人振奋的嘻哈厂牌、滚石更说它如推土机般压过流行与嘻哈,旗下从Aesop Rock到有新DJ Shadow美誉的RJD2及老闆El-P自己无一不是狠角色,这两者再伙同加州的Anticon与Warp的实验嘻哈副牌Lex,堪称独立厂牌圈另一派深具未来感的新风景。
还在等唱片公司用广告喂养你的音乐需要吗?该独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