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天子李世民》(ZhenGuanTianZiLiShiMin)全集更新中/文化中国
中文名: 贞观天子李世民
英文名: ZhenGuanTianZiLiShiMin
别名: 文化中国之贞观天子李世民
版本: 全集更新中/文化中国
发行时间: 2009年
地区: 大陆
对白语言: 普通话
文字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刘后滨教授做客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 与主持人今波一起为您精彩解读《贞观天子李世民》
《贞观天子李世民》老师简介:
刘后滨,男,1966年8月出生,江西吉水人。
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
1984年9月—1988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 本科
1988年9月—1991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 硕士研究生
1991年7月—今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5年9月—1999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 在职博士研究生
1999年9月—今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2000年8月—2001年7月美国哈佛燕京学社 访问学者
2002年7月—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历史系副主任,历史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隋唐五代史
主要论著目录:
一、 论文
1、 《唐代司法“三司”考析》,《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2、 《传奇小说反映的唐中后期民间因果报应观及其与佛教净土信仰之关系》,《唐文化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 《论唐高宗武则天至玄宗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唐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4、 《论唐代县令的选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7年第2期。
5、 《安史之乱与唐代政治体制的演进》,《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2期。
6、 《唐代文官铨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中国考试制度史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7、 《公文运作与唐前期三省关系中门下省的枢纽地位》,《史学论丛》第二辑,中国书店1999年10月。
8、 《唐代中书门下机构建制考》,《北大史学》第7辑,北大出版社2000年。
9、 《从敕牒的特性看唐代中书门下体制》,《唐研究》第6卷,北大出版社2000年。
10、《敕后起请与唐代政务裁决机制》,《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
11、《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历史研究》2001年第2期。
12、《从奏案到奏抄——汉唐间奏事文书形态的演进与行政审批制度的变迁》,《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3、《从蔡邕〈独断〉看汉代公文形态与政治体制的变迁》,《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14、《从贞观之治看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治世与盛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4年第2期。
15、《陈寅恪的士大夫情结及其学术取向》,(与张耐冬合作),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23期,2003年9月。
16、《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的建立及其运作机制》,收录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
17、《唐后期使职行政体制的确立及其在唐宋制度变迁中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8、《廊庙之器如何造就——从唐代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选官原则说起》,《光明日报》2005年12月20日。
二、书评与学术动态评述
1、 简评《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光明日报》1994年6月27日“史林”版。
2、 评吴宗国著《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唐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3、 从《唐研究》(第一卷)看当前唐代研究动态,《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4期。
4、 评谢元鲁著《唐代中央政权决策研究》,《唐研究》第二卷,北大出版社1996年。
4、 评雷家骥著《隋唐中央权力结构及其演进》,《唐研究》第二卷。
5、 评袁 刚著《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唐研究》第二卷。
6、 评宁 欣著《唐代选官研究》,《唐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7、 从《唐研究》(二至五卷)看唐代研究的进展,《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8期。
8、 评雷家骥著《武则天传》,《唐研究》第八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9、 评袁 刚著《隋炀帝传》,《唐研究》第八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评张 帆著《中国古代简史》,《中华读书报》2003年6月18日14版。
11、评李方著《唐西州行政体制考论》,《唐研究》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12、《中国古代史学科进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中国古代史学科的话语权与主体性问题》,载《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中国哈佛燕京学者2003年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中国古代史学科的话语权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3月2日第3版。
三、著作与教材(含合著)
1、《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隋唐卷》第四编,吴宗国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2、《中国古代行政管理》“隋唐五代”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3、《隋唐五代简史》,吴宗国著,本人执笔第八章,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4、《中国状元大典》,毛佩琦主编,本人承担唐代主题部分,100千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5、《中华野史》,孙家洲等主编,本人承担汉魏六朝和唐代的一部分,150千字,泰山出版社2000年1月。
6、《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毛佩琦主编,本人承担第四章魏晋南北朝部分,74千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7、《巍巍无字碑——武则天的治国谋略》,华夏出版社2000年。
8、《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刘宗绪主编,本人承担中国古代史隋唐以后部分,岳鹿书社2003年。
9、《历史学习精要》,朱汉国主编,本人承担中国古代史隋唐以后部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
10、《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的建立及其运作机制》,收录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11、《盛唐政治制度的研究》,吴宗国主编,本人任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12、《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与政治制度研究》,吴宗国主编,本人承担隋唐五代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
13、《宏观中国史·衰世篇》(与孙家洲等合著),大象出版社,2003年。
14、《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
15、《中国古代治国要论》,合著,纪宝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四、参加和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参加北京大学历史系吴宗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八五”项目“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与政治制度研究”,1995—1999年。
2、 参加北京大学历史系阎步克主持的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和政治文化的综合研究”,1998—2003年。
3、 参加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主持的国家重点项目“盛唐工程”,1998—2002年。
4、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研项目 “中国帝制时代政治体制的演变”,1999—2001年。
5、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研项目“唐宋时代政治体制的演变”,2002—2003年。
6、 主持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唐宋政治体制与官僚形态研究”,2002年批准。
7、 主持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新论”,2003年立项。
8、 参加国家“十五”211工程项目“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2002年立项。
9、 参加985工程二期项目传统文化研究与哲学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传统与比较视野下的历史学”子项目,2004年立项。
五、获奖情况:
1997年度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2002年度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
2003年中国经营报联奖教金
2004年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5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