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zel 孔泽尔 -《格罗菲“大峡谷”组曲 & 格什温“鲶鱼街”》(Grofe Grand Canyon suite & Gershwin “Catfish Row”)Telarc[APE]
专辑英文名: Grofe Grand Canyon suite & Gershwin “Catfish Row”
专辑中文名: 格罗菲“大峡谷”组曲 & 格什温“鲶鱼街”
艺术家: Kunzel 孔泽尔
古典类型: 交响曲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Telarc
发行时间: 1987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作 曲 家:格罗菲、格什温
指挥:孔泽尔
乐团: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发行公司:Telarc
唱片编号:CD-80086
资料来源:EMULE搜索
专辑介绍:
听闻孔泽尔病逝,发此碟以缅怀大师。
艾瑞克·孔泽尔(Erich Kunzel)是当今世界最具盛名的电影音乐指挥大师。1965年,他第一次以指挥的身份出现在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前,1977年辛辛那提POPS乐团正式成立,艾瑞克·孔泽尔成为该乐团的指挥。此后的近30年中,他们共同创造了无数光辉的业绩,获得了许多荣誉与奖项。2009年4月被诊断出患有胰腺、肝脏、结肠多处癌症。2009年9月1日清晨,艾瑞克·孔泽尔在缅因州巴尔港医院因患癌症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4岁。
这是泰拉克公司推出的一张精品CD,录制了格什温的“波吉与贝丝”的选曲《鲶鱼街》与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唱片录进了峡谷里真正的雷声,《企鹅》评介三星。
菲尔德·格罗菲 (Ferde Grofe,1892-1972),美国作曲家,自幼从父学中提琴,从母亲学钢琴、小提琴与和声。因家境贫寒,少时曾当过报童、司机和书籍装订工人。十七岁入洛杉矶交响乐团任中提琴手。二十八岁起在惠特曼领导的爵士乐团里当钢琴演奏员并从事乐曲编配和指挥。1924年由于为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配器而一举成名,后专业从事创作。在他的作品中,以描绘亚利桑那州北部自然风光的管弦乐组曲《大峡谷》最为著名。《密西西比河组曲》、《好莱坞组曲》、《加利福尼亚组曲》等也颇受音乐听众的欢迎。
《大峡谷组曲》描述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景色,作于1931年。共5个乐章:日出、五光十色的沙漠、山路、日落、大暴雨。总的来说,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是一部绘画般的作品。作曲家在曲中适当揉合进了一些爵士乐的手法,既丰富了乐曲的内涵,又为乐曲带来了轻松活泼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增添了乐曲本身的“美国气质”。
泰拉克公司于1982年起,就着手策划、录制带有真雷声的《大峡谷组曲》。从此之后,历时5年,冒着被雷击伤1人,击毁2只麦克风的重重危险,终于录到了合格的雷声。这张《大峡谷》也于1987年问世了,堪称是录音制作时间最长的单张CD。
在CD的后两首曲子中加入了真雷的效果,在原组曲中,只把隐隐作响雷声加入到组曲的末乐章中,,在整个组曲演奏完了以后,又录了一遍加有真雷声的“雷雨”乐章。
这张唱片的雷声动态很大,注意控制音量,以免烧坏音响。
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898-1937),美国作曲家。父母为俄国犹太移民,1898年9月26日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Brooklyn),未经过正规音乐教育。广泛接触和研究通俗音乐领域的各种体裁风格,写过大量的流行歌曲和数十部歌舞表演、音乐剧,是百老汇舞台和好莱坞的名作曲家。1924年为保尔·怀特曼的爵士音乐会写了《蓝色狂想曲》获得巨大成功,影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作曲家在作品中运用爵士的手法。接着,创作了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第二狂想曲》、《古巴序曲》,并以描写黑人生活的歌剧《波吉与贝丝》达到创作的顶点。格什温的卓越贡献是把德彪西和拉赫马尼诺夫的风格与美国的爵士乐风格结合了起来,虽缺乏熟练的写作技巧,却是个了不起的旋律天才。他的歌曲总是活泼有趣,温柔清新;大型乐曲则节奏明快,和声优美,富于幽默感,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是典型的美国风格,因而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1937年月因脑部肿瘤去世,年仅三十九岁。(个人整理)

APE+CUE+LOG

资源来自网络,感谢原发者的无私分享,本专辑仅供试听,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后果自负,本人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若喜欢请购买正版。本人为小水管,望大家下好后帮忙分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