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twangler -《瓦格纳:众神的黄昏》(Wagner :Gotterdammerung)1953 RAI[APE]
专辑英文名: Wagner :Gotterdammerung
专辑中文名: 瓦格纳:众神的黄昏
艺术家: Furtwangler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1953 RAI
发行时间: 2005年05月30日
地区: 意大利
语言: 德语
简介:


作曲:Wagner
作词:Wagner
指挥:Furtwangler
演出:RAI 罗马管弦乐团
演唱:Ludwig Suthaus, Julius Patzak, Martha Modl...
录音日期:1953.11.10,13,17
CD编号:Gebhardt JGCD0060
专辑介绍:
剧情:
三个命运女神编织着世界的命运之网,命运之线突然断裂,预示着世界末日即将来临。齐格弗里德把指环交给布仑希尔德,自己骑马仗剑来到国王贡特尔的宫迁,受到礼遇。阿尔贝里希之子哈根在此朝中为臣,他精心策划欲使贡特尔得到布仑希尔德,而使齐格弗里德爱上了贡特尔之妹古特鲁尼。齐格弗里德中计喝下药酒忘记一切,愿与古特鲁妮成婚。齐格弗里德被药力所驱,乔装国五去催布仑希尔德进宫,并抢去了指环,布仑希尔德怒斥他负心,转爱为恨。后齐格弗里德史吃了解药恢复了记忆,却遭哈根暗杀。国王与哈根争夺指环,哈根又杀死了国王,齐格弗里德死后,布仑希尔德将他火葬,自己也骑马跃入火中。剧终,莱茵河水暴涨,淹死哈根,指环回归仙女的手中。这时焚烧齐格弗里德和布仑希尔德的大火一直烧到瓦尔哈拉宫,众神与宫殿同归于尽。
(转自古典之门)
19个小时半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准确无误地回到最开始的地方。一切都回到起点,什么都没有改变。
这种剧情编排并不罕见,很多文化中它意味着轮回,不过通常会加上角色本身的发展,心理或生理,有形或无形。DER RING没有这一特征,因为角色们除了三个水仙全死了:它的“轮回”意识是绝对性的。在经过了这么漫长的一番视听考验,WAGNER给观众留下的心理疤痕是一种巨大的空洞和绝望,似乎还有种“太虚”的洁净感觉。那种感觉很类似突然把眼界放眼夜空时产生的“一切全无意义”意识。
一般很少完整地去听完整部《指环》的原因正在于此:我痛恨那种似乎大彻大悟的感觉。《众神的黄昏》要么提出来当交响乐作品单独欣赏,要么听完《齐格费里德》就算。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
关于这一版本介绍详见http://lib.VeryCD.com/2005/06/05/0000052963.html。
《众神的黄昏》的高度交响化内容使她尤其特立于《指环》,大师留下的选段唱片远远超过任何其他三部单本剧,单是《齐格费里德葬礼进行曲》就有至少四个已知的版本。很遗憾的是:RAI版本的此曲并不是最出彩的,她听起来感染力不如我更喜爱的另外一个版本:49年的BPO版;“莱茵河之旅”的音乐会式结尾我也觉得有些乏力。不过客观地说:RAI版本是以较全面的高水平演绎而不是以某一章节的特别出色胜出,某种程度上的“较平庸”是无法避免的。
《众神的黄昏》实质上就是一部用数小时长篇大论地描绘死亡的单本歌剧,你把之和前面的三部单本剧相比会惊奇地发现“死亡和毁灭”竟然占了这么大的一个惊人比重。认为WAGNER写《众神的黄昏》是在表达“爱情创造奇迹”,“正义战胜邪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流行说法是荒谬的。从这一点来看,RAI版本《众神的黄昏》即使没有最佳章节,她的音乐整体也相当宽广,气氛神秘,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她全面渗透的死亡气息令人颤栗而不是鼓舞,导致每次聆听时我都有种失重的恐惧感。
对我来说,《众神的黄昏》很象浩瀚宇宙里的一个黑洞。
如果可以的话,我很希望能把这四张唱片放在我的葬礼上。
顺便提一句:《众神的黄昏》拥有史上最长的歌剧咏叹调————布仑希尔德牺牲一场的咏叹调。
(原创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