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秦香莲》李再雯 魏荣元主演.-.[中国典藏纪念版].128k[MP3!]
中文名: 评剧-秦香莲
资源格式: MP3
版本: 李再雯 魏荣元主演.-.[中国典藏纪念版].128k
发行时间: 2002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简介:



魏荣元:中国评剧院演员,魏派创始人。生于1923年,卒于1976年,祖籍河北丰润。他7岁随父魏凤鸣在复盛社学艺,8岁拜薛长才为师学京剧,11岁拜王万良为师学评剧。1949年加入莲剧团。1953年入中国评剧团。
他的突出贡献是在评剧男声唱腔的发展上,将原来与女演员同度的唱法降低四度,创造了[越调],扩大了男声音域,男演员从此有了成套唱腔。他进而把京剧花脸的鼻音和喉音与评剧的吐字发音结合起来,在《秦香莲》中成功创造了包公的音乐形象,正式确立了评剧花脸行当,对评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代表剧目:《秦香莲》、《降龙伏虎》、《朱痕记》、《向阳商店》、《一杯茶》、《金沙江畔》、《夺印》、《南海长城》等。

李再雯(1922~1967):
中国评剧演员,工青衣、花旦。艺名小白玉霜。原籍山东,她5岁随父逃荒到北京,被白玉霜收作养女,始学评剧。14岁开始演出,初为白玉霜配戏,以后逐渐超越养母,成为40~50年代评剧界代表人物之一,在京、津地区享有盛名。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含冤弃世。她的表演风格清淡素雅,唱腔低回婉转,善用眼睛传神,深受群众欢迎。许多唱段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她还积极排演现代剧目,为评剧的改革拓宽了道路。代表剧目有《玉堂春》、《秦香莲》、《小女婿》、《九尾狐》、《金沙江畔》、《苦菜花》等。
《秦香莲》,又名《铡美案》,是目前戏曲舞台上最流行的剧目之一,据记载此剧原始版本是梆子戏《明公断》。
剧情介绍:北宋年间,陈世美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被招驸马。其家乡连年荒旱,父母去世,前妻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闯宫遭逐。丞相王延龄怜之,试图让秦香莲在陈世美寿辰之日扮成歌女席间弹唱以助破镜重圆,不成。王延龄授秦香莲纸扇,暗示其到开封府告状。陈世美派家将韩琦追杀,韩终放走秦香莲母子,自刎……包拯将陈世美召到开封府,好言相劝,话不投机……皇姑、太后闻讯阻刑……包拯依法铡美。
此剧是梆子、皮簧剧种广泛上演的剧目。1953年,中国评剧院移植演出,深受欢迎。剧本由邱欣、杜良生整理改编,赵戈枫、席宝昆等导演,贺飞、杨培音乐设计,小白玉霜饰秦香莲,魏荣元饰包拯。此后,各评剧团及很多剧种相继移植此本,北京京剧团王雁的移植本最为知名,张君秋饰秦香莲,谭富英饰陈世美,马连良饰王延龄,裘盛戎饰包拯,现在风行的京剧版即出于此。以上两个版本均有影片留世。
郭兰英的晋剧、韩俊卿的河北梆子、崔兰田的豫剧亦很精彩。
秦腔《铡美案》在西北地区风行至今,其风格高亢悲壮、慷慨激昂,地域色彩极浓。
滇剧《秦香莲》以《闯宫》一折最为精彩,其中的唱腔如[梅花板]、[二流]等段落哀怨动人,广为传唱,中间历数往事的大段[韵白]、[云里白]等为滇剧独有。
汉剧中的《讲宫》一折历受推崇。其中唱腔把湖北小曲中的南曲曲牌与汉剧的[二流]唱腔巧妙结合,新创出别具一格的[琵琶词]。在伴奏中撒掉主奏乐器胡琴,整段唱抑扬有序、浓淡相间,扣人心弦。
这里尤其要讲到北路梆子(雁剧)的《杀庙》一折,杨仲义和贾粉桃联袂出演的版本精彩绝伦。节奏淋漓酣畅,风格荡气回肠,真正具有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艺术魅力。此折戏当年被专家同行誉为“天下第一杀”,两位主演也双双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此曲艺已加入曲艺资源共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