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ious Artists -《巴洛克》(Barocca)(3月21日更新完毕CD6: Bach - L'Arte della Fuga) 6CD [FLAC]
专辑英文名: Barocca
专辑中文名: 巴洛克
艺术家: Various Artists
资源格式: FLAC
版本: (3月21日更新完毕CD6: Bach - L'Arte della Fuga) 6CD
发行时间: 2004年
地区: 意大利
简介:

唱片公司:Repubblica Sabato Musica
录音制式:DDD
专辑类型:巴洛克时期音乐
资源出处:原版CD抓轨
专辑介绍:
创刊于1976年的意大利《共和报》(la Repubblica)是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日报,其跨行业的经营业务颇多,其属下的Sabato Musica唱片公司便是其中的一项经营。这里发布的6张CD均没有CD编号,但版权来自一些欧洲著名的唱片公司,选曲、演奏皆可圈可点,不失为一套值得欣赏的巴洛克音乐佳品。
Barocca 1: Antonio Vivaldi - Le Humane Passioni

《四季》在古典音乐中被演奏最频繁、版本也最多,可谓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而另一方面,维瓦尔第其它的一些小提琴协奏曲也同样闪烁着璀璨的光芒。由于神父的这个身份,按教规维瓦尔第一生都没有娶妻育儿,但却创造了一大批在他眼里无异于自己的儿女的小提琴协奏曲。其中属于他比较偏爱的通常就会被他加上标题,如同为孩子取个名字,其它的一般就按人们普遍的叫法比如D大调协奏曲等等。《Le Humane Passioni》即收录了6首被维瓦尔第加上了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喜悦》RV277、《不安》RV234、《猜疑》RV199、《多情》RV271、《快乐》RV180和《独创》RV153。
这张《Le Humane Passioni》版权来自欧洲Divox唱片公司,由欢乐印记音乐家合奏团(Sonatori de la Gioiosa Marca)和卡米诺拉(Giuliano Carmignola)联袂演奏。卡米诺拉致力于研究18世纪初期的音乐,后又醉心于巴洛克音乐的魅力,是兼擅浪漫派和巴洛克时期音乐诠释的小提琴大师;欢乐印记音乐家合奏团也来自意大利,成立近20年,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巴洛克音乐团体之一。这个乐团执着原汁原味的演奏效果,所用的乐器是仿古乐器,与现代弦乐群相比,它们的声音线条比较清晰细瘦,调子也比较硬些。不过,它们所发出来的明朗音质以及亮丽的音色,还有甜甜的味道却也非常迷人,让人感受到了地中海海岸明媚的阳光。再者,因合奏团的编制很小,只有八、九个人,所以每种乐器的表现都非常清楚。该盘的录音以当时的乐器、当时的手稿揣摩当时的音乐诠释,以求重现维瓦尔第在世时的原貌,因而他们的诠释非常有创意,演奏精致细腻,到处充满生命力,绝无一点陈腐,是很值得欣赏的演奏。
Divox是一家走精品路线的唱片公司,所出版的音乐精致且富内涵,录音品质很高,深得古典爱乐者的喜爱。
Barocca 2: 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 - Concerti Grossi Op. 6 nn. 1-6

阿尔坎格罗·科莱里(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学于波伦亚和罗马,曾在罗马的剧院乐队和教堂乐队中拉小提琴,同时在当地一些音乐保护人所办的乐团中任乐长。其小提琴演奏及教学,对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作有三声部奏鸣曲四套、小提琴奏鸣曲的最后一首《佛利亚》,以葡萄牙、西班牙的舞蹈歌曲为主题予以变奏。
科莱里的《合奏协奏曲》,OP.6,正式曲名为《双小提琴与大提琴主奏群,以及可有可无、用以加强声音的双小提琴、中提琴、低音乐器的协奏群的合奏协奏曲》。这种协奏曲明显是三重奏鸣曲形式的发展。科莱里约从1680年起就不断创作合奏协奏曲(具体作曲年代不详),晚年整理出最精华者,辑成OP.6,但未能出版。死后才由其弟子张罗印行。这套协奏曲共包括12首,前8首为教会协奏曲,为教会仪式而用;后4首,为宫廷娱乐用的室内协奏曲。
本张CD录有《合奏协奏曲》的第一至第六号,由欧洲嘉兰古乐团(Europa Galante)演奏,其创始人法比奥·比昂迪(Fabio Biondi)担当指挥,版权来自欧洲古典乐名厂Opus III公司。比昂迪于1990年一手创立了意大利的欧洲嘉兰古乐团,他们虽然用巴洛克古乐器演奏,但却是真正属于21世纪现代人的乐团。他们凭借对生活的激情,对意大利巴洛克文化的钟爱,和无数次训练造就的默契,成功用革命性的手法为意大利古乐作品注入21世纪新容颜。
Barocca 3: Gabrieli (ca. 1555-1612) - La gloria di Venezia

乔瓦尼·加布莱里(Giovanni Gabrieli)(ca. 1555-1612),意大利作曲家、管风琴家。A.加布里埃利(Gabrieli)的侄子和学生。1585年起任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第二管风琴师,威尼斯有器乐伴奏经文歌杰出作曲家之一。所作音乐利用圣马可教堂提供的人声与铜管乐器的特殊的交替效果。作品包括不同组合的坎佐纳;3套《圣乐交响曲》(Sacrae symphoniae),第1套中包含著名的《四度低音弱声强声奏鸣曲》(Sonata piane forte alla quarta bassa);协奏曲;许多经文歌,如《天使与牧人》(Angelus ad pastores)、《啊,伟大的奇迹》(O magnum mysterium)、《天主俯听我等》(Exaudi Deus)、《基督今日诞生》(Hodie Christus natus est)、《向天主欢呼》(Jubilate Deo)、《天上母后欢乐》(Regina coeli)、《神圣纯洁的贞女》(Sancta ei immaculata Virginitas)等。尚有许多世俗牧歌。其学生中包括许茨(Schutz)和普里托里乌斯。巴拔里诺(Bartolomeo Barbarino),又名“Il Pesarino”,亦为意大利早期巴洛克的作曲家,以创作经文歌见长,著有两本经文歌集。
这张名为《威尼斯的荣耀》的CD版权来自DG公司,包括有加布莱里《圣乐交响曲》较著名的曲子(例如“In ecclesiis a14”),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坎佐纳和奏鸣曲。巴拔里诺的经文歌收有两首。担任指挥的保罗·姆克雷斯(Paul McCreesh)1960年出生于伦敦,在曼彻斯特大学读书的时候,他就创办了演奏室内乐的合唱团与古乐器的小型乐团,1982年扩编为加布莱里演唱与合奏团(Gabrieli Consort & Players),以演奏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作品为主。由于他对17-18世纪音乐的广泛深入研究和演奏试验,扩编后的加布莱里合奏团除演出文艺复兴与巴罗克时代作品外,也涉猎18世纪“变革”时期的音乐作品。他们的演奏往往能为作品注入全新而且丰富的创造力与情感,因此在国际乐坛享有一定的声誉。
Barocca 4: Marais - Sainte-Colombe - Lully - Couperin - "Leçon de Ténèbres"

吕利(Jean-Baotiste Lully,1632-1687)。生于意大利的作曲家,1661年加入法国籍。14岁赴法国,在路易十四表兄的府邸中干杂活,后被人发现其舞蹈与哑剧天才。1653年在法国,在路易十四宫中当差,为宫中芭蕾演出创作器乐曲、1656年前不久,成立并负责“御前小提琴乐队”——由21名演奏员组成(“国王提琴24把”由此衍生而来)。1653-1661年为“御前器乐作曲家”。1661-1662年为“御前音乐监督与室内乐作曲家”,1662年起为“皇室音乐太傅”。1664年起与莫里哀(Moliere)合作创作一系列喜剧-芭蕾舞剧,成为法国歌剧的先驱,其中最后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为《贵人迷》(Le Bourgeois Gentilhomme),吕利在其中饰穆夫蒂一角。兼收并蓄意大利和法兰西风格和趣味,自1673年起转向创作歌剧,国王赐以独掌安排巴黎各种歌剧演出的大权。此后14年间,在诗人基诺的合作下,不仅写下歌剧和芭蕾舞剧20部左右,并亲自上演、指挥和严格训练歌唱演员。他发展了正规的“法国序曲”,以有伴奏的宣叙调取代意大利的清叙调(recitativosecco),特别强调采用适合于法语的朗诵风格。首创在芭蕾舞剧中聘用专业女舞蹈演员。尽管他媚上欺下、玩弄权势,但是他使法国歌剧成为一门普及的艺术。吕利在庆祝法王路易十四大病康复而演出的一首《感恩赞》(Te Deum)时,用以击地进行指挥的长杖误伤脚背,引起溃疡,化脓而死。
库普兰 (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法国作曲家、羽管键琴家、管风琴家。库普兰家族中最优秀的一员。因为他管风琴演奏的杰出才能,因而又称“大库普兰”。师事其父夏尔和雅克·托梅兰。1685年任巴黎圣热尔韦教堂管风琴师,直至去世。1693年继托梅兰而任皇家圣堂管风琴师,有“(路易十四的)御前管风琴师”之称。1717年获“内廷乐师”之称号,标明他在宫中的特殊地位。几乎每个星期日,库普兰和同事们演奏室内乐以娱国君,并专为之而作他所谓的“音乐会曲”(Concerts)。这些乐曲是组曲形式,可能原来是为羽管键琴写的,因为他本人是一位高明的羽管键琴演奏家,但可能用小提琴、维奥尔琴、双簧管、大管和羽管键琴演奏。库普兰受科雷利(Corelli)影响甚深,把意大利的三重奏鸣曲形式引入法国,1726年发表自己所作的《国民》(Les Nations),这是一套用两把小提琴和羽管键琴演奏的四首组曲(Ordres)。著有《羽管键琴演奏法》,其中有弹奏他所作的羽管键琴曲时应用的指法、触键方法和装饰音(agrements)弹法等指示。此书对巴赫影响甚深。大多数乐曲有美丽如画的、描绘性的标题,听去犹如小型音诗。《圣星期三的日课》(Leçon de Ténèbres)系库普兰为1714年的圣周礼拜仪式所作,采用旧约的耶利米哀歌的文本,述说了先知对于被巴比伦人毁灭了的耶路撒冷的悲悼。
本片版权来自ALIA VOX唱片公司。关于约第·沙瓦尔(Jordi Savall),VC上已有不少他的资源,有兴趣了解的朋友可参看以下帖子:
http://www.VeryCD.com/topics/377667/
Barocca 5: Georg Friedrich Handel (1686-1759) - Concerti Grossi

亨德尔的大协奏曲被出版整理的主要有两部——Op.3以及Op.6,前者一共有六首,而后者一共是12首。相比较而言,作于1739年的 Op.6更受到人们的好评与喜爱。这套协奏曲是亨德尔在一个月内写完的,而目的也很简单——只是为了在伦敦市内、郊外的公园、花园内演出而作。当时作曲家在英国的境遇已经较为惨淡,他的歌剧已经无法吸引伦敦听众的耳朵。所以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为了能够得到最起码的经济保障,他不得不依靠创作这些大协奏曲来讨得贵族听众们的欢心,以求自己的温饱。虽然如此,但这套作品却充满着浓厚的艺术底蕴,显然并不是作曲家敷衍了事的结果。因此,亨德尔的《Op.6 12首大协奏曲》被公认为与J.S.巴赫所作的《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并驾齐驱,誉为巴洛克时期最精美的协奏曲之一。
亨德尔的大协奏曲更多倾向于意大利风格,因为作曲家十分欣赏其中的对比思想。这种对比体现在一组2-4件的独奏乐器(通常是两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与整个乐团的音色形成对比,同时配以大健琴,营造出丰富透明的色调。在Op.6这套作品中,亨德尔流露出他个人内心世界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同时又借优美而明亮的旋律,将自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美好向往与歌颂表达出来。这12首协奏曲每曲由3-6个乐章所构成,每一首作品又有自己独到的风格与特色。
本盘收录了《大协奏曲》Op.3之1、4、6以及Op.6之1、6、10,版权来自DG公司,由平诺克指挥英国协奏团演绎。
Barocca 6: Bach - L'Arte della Fuga

J. S. 巴赫的《赋格的艺术》(BWV1080),被看作巴赫在其晚年悉心于音乐艺术最深层探索的思想和实践的最后总结。他的13首赋格被巴赫称作“对位”(Contrapunctus),另外还有4首卡农,以及一首未完成的三部赋格。作品创作于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大约是1749—1750年。1749年,巴赫将要失明,身体也日见衰退,这部作品可看作是他的音乐遗嘱。这部曲集共包括22首赋格与卡农,但其编号只有19首,原因是16、17、18各号均含两曲,而第十九号未完成。在第十九号中,巴赫想把自己的姓名作成 B—A—C—H4个主题组成的四声部赋格,可惜未完成:他的手迹停止的地方就是这位大师要将他的名字的第四个字母填上去的地方。这部作品被看成是高级对位的教科书,全曲分为;1.对位法第一,4声部赋格;2.对位法第二,4声部赋格;3.对位法第三,4声部赋格;4.对位法第四,四声部赋格;5.四声部赋格;6.法国型的四声部赋格;7.扩大与缩小的四声部赋格;8.3声部赋格;9.12度的4声部赋格;10.10度的4声部赋格;11.4声部赋格;12.8度卡农;13.反行的扩大卡农;14.在3度对位上的10度卡农;15.在5度对位上的12度赋格;16.对位法第十六,4声部赋格(正反两首);17.3声部赋格(正反两曲);18.两台古钢琴赋格曲(正反两首);19.3个主题的赋格曲,实际出现BACH4个主题。这部作品,巴赫只对第十八号两首作品注定了使用的乐器,早期研究,认为此曲集应由附有踏板的古钢琴或管风琴演奏。自20世纪后由指挥家卡尔·斯特劳贝(K.Straube,1873—1950)1927年第一次以管弦乐的方式演奏,编曲是格拉萨(W.Graser,1906— 1928)。他在18岁时改编了这部作品,22岁时自杀身死,现在这部作品的演奏,基本使用古钢琴。
此盘的版权来自德国DG公司,由格贝尔(Reinhard Goebel)指挥,科隆古代艺术团演奏。
特别说明:
1、本人所上传的所有资源仅供试听之用。有需要的朋友请购买正版CD;
2、由于带宽限制,请大家在下载时给予充足的耐性。对于多碟套装资源,视分流情况,每天或隔天更新一张CD,直至更新完毕;
3、如有乐友转发此帖至其它网站或论坛,请自觉注明原出处为www.VeryCD.com,并给出ED2K链接。
4、免拆播放利人利己:
部分朋友下载完资源后,往往会将其解压以便播放。倒不是说这些人都没有共享精神,但受硬盘空间的限制,解压后尤其是较大的压缩包常常不得不删除或转移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分流分享。也辜负了发布者将文件打包强制保源完整性的苦心。但实际上大家完全可以不解压直接播放压缩包音乐的。这样一来就能不拆包、不删除、不转移,既节约了空间,又不影响使用,还可以更好地保持完整源的数目以便分享给别人。这种利人利己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方法1:Winmount可以将常用压缩格式ZIP/RAR等直接虚拟为光驱,轻松搞定压缩包,不需解压,直接使用压缩包中的文件。中文免费软件。在使用上比方法2灵活快捷,几乎感觉不到延迟,且用户如同操作自己的磁盘上其他文件一样轻松。推荐使用此方法。普通用户建议使用其官方绿色版Mini WinMount V0.4。Daemon Tools大家应该很熟悉吧?MiniWinMount使用上也就类似Daemon Tools那样把压缩包甚至是文件夹作为镜像载入,卸载,超级简单的。
方法2:Footbar2000可以直接播放压缩包内的文件。方法是在菜单选“文件”-“添加文件”,指向该压缩包;或者直接把压缩包拖进FB2000播放窗口。不过这样需要较大的内存占用。低配置的机器会比较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