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ard Shearmur -《天空上校和明日世界》(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APE]
专辑中文名: 天空上校和明日世界
专辑英文名: 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
艺术家: Edward Shearmur
资源格式: APE
发行时间: 2004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专辑介绍:
爱德华·希阿墨 (Edward Shearmur)这次的创作回到了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的电影音乐风格。这部配乐的风格极为类似现代的John Williams, James Horner, Michael Giacchino之前的创作,Shearmur的创作在借鉴其优点的同时也秉承了他们的缺点。"天空上校"的节奏,编曲,主题,始终统一在高昂、激情的基调上,这使得整部配乐的后半部分让人摸不着头脑。在音乐中,Shearmur试图用无限博大的英雄主义,明亮激昂的小号,不顾一切的崇高姿态,以及略微不同于一贯强烈节奏的和声,来吸引听众。音乐在技巧上的构建极为类似于John Williams早期的英雄式主题,并且更多地运用了近期相似题材,James Horner的"The Rocketeer" (火箭人) 以及Michael Giacchino的首部游戏配乐"Medal of Honor"。打击乐部分表现的相当不错,持续不断的响弦强烈的节奏感,配合富有古典质感的钹所撞击的节拍,以及金属相撞的铿锵声,更突出了人造未来世界的紧凑急迫的气氛。主题的第二部分完全就是John Williams教科书式的铜管乐器营造的密集声浪,听起来甚至很像侏罗纪公园的部分配乐。不断震动的汽笛声,层层累积直达高潮构建而成的主题旋律的创意,明显借鉴自之前电影"超人"的主题旋律。在援军角色的音乐发挥上,Shearmur经常运用流畅、柔美的弦乐演奏。在原声的后半段里,我们能够听到1930年纯真时期的James Honer对于同样爱情主题乐段的理解。音乐中,偶尔出现一组精彩合奏而成的明亮的主题乐段,由于"天空上尉"声效的非常注重大起大落,木管的音色很容易被完全忽略。Shearmur配乐中最后的优点和不足在于,他的音乐过于紧凑得让人透不气来。甚至在相互影响的段落,从紧凑的高潮回落,在下一个动态主题开始之前,听者几乎听不到超过一分钟的"低潮"。整部作品的意图是要所有的曲目都给人留下印象,让人赞叹但听众已经可能听腻了Giacchino在"Medal of Honor"里面极度忠实地借鉴John Willaims式的风格,他们会更腻"天空上校"在风格上的吃老本。在"天空上校"中,Shearmur使用了非常少的人声和电子音乐,也许他宁愿更多地使用多变的器乐编曲,因此,作品的整体感相对较差,不过,这样电影配乐可能会更具娱乐性,甚至更能满足偏激挑剔的电影音乐收藏者的口味。总之,尽管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始终高昂激烈的电影音乐听起来满过瘾的,但,"天空上校"并不能带给你一种丰富的听觉感受,无法通过那些非管弦乐元素带给你一种超越三维影像的听觉感受。而且在聆听的过程中,如果你从开始曲到结束曲一直不断地增大音量,那么很可能最后会引发头疼。显然,Shearmur上尉无法改变明日的世界电影音乐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