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怎么办???求助!!!
经查乙肝“小三阳”并DNA测定7.860E+03,甲胎蛋白AFP8.14,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肝脏体积缩小,形态失常,被膜欠光整,内光点增粗,回声增强,血管走行欠清晰,门脉11MM。胆囊大小55*25MM,囊壁毛糙,内透声欠佳,内见约4*4MM中强回声光团,后方不伴声影,不随体位移动,胆总管5MM。
CT影像表现:肝脏体积较小,边缘呈波浪状不平,肝各叶比例失调,左叶明显增大,右叶缩小,肝内密度欠均匀,未见明显局灶性占位病变,脾不大,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印象:肝硬化。
电子胃镜检查:食道:通畅,下段粘膜可见条状充血红斑。胃窦:充血水肿,粘膜略粗,四壁见条状纵形充血。幽门:园,开放佳,粘膜充血水肿,色泽红,十二指肠液反流:少量。
诊断结果:乙肝“小三阳”,肝硬化,胆囊炎,胆囊息肉,反流性食管炎1级,慢性浅表性胃炎。
求助专家我该怎么办?能否治愈?如何治疗?
对不起,很麻烦,必须到专科医院去处理,绝对禁止饮酒!
别在网上问了,必须去医院!!关键问题是肝硬化,第二是乙肝治疗,其他都可以放一放!!
对不起,我觉得很歉意!
你应该住院治疗,具体问你的住院主管医师吧。
针对您的问题,主要是乙肝“小三阳”,肝硬化的问题,其他的疾病都是次要的,
早期肝硬化的表现?
1、病理表现:肝大小正常,质稍硬。主要特点是纤维增生活跃,形成大小不一的纤维束,单再生结节不均匀,仅少数假小叶形成。
2、功能表现:中度肝功能不全,如:ALT、AST轻度升高,无黄疸,血清蛋白轻中度减低,宁血酶原时间正常,血氨正常。
3、临床症状表现: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也可表现为面色。
肝硬化的起病与病程发展一般均较缓慢,可隐伏3-5年或十数年之久,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肝功能代偿与失代偿期,但两期分界并不明显或有重叠现象。
一、肝功能代偿期 症状较轻,常缺乏特异性,以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为主。可有恶心、厌油、腹部胀气、上腹不适、隐痛及腹泻。
二、肝功能失代偿期 症状显著。
(一)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一般情况与营养状况较差,消瘦乏力,精神不振,重症者衰弱而卧床不起。皮肤干枯粗糙,面色灰暗黝黑。常有贫血、舌炎、口角炎、夜盲、多发性神经炎及浮肿等。
2.消化道症状。
3.出血倾向及贫血。
4.内分泌失调。
(二)门脉高压征的临床表现 构成门脉高压征的三个临床表现一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在临床上均有重要意义。尤其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对诊断具有特征性价值。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肝炎肝硬化患者有一般性的全身症状,也有许多特征性的肝病表现,不同病人可有很大差异。除可有一般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外,其最主要的临床特征是肝功能异常及门脉高压。但也有部分隐匿型肝硬化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偶于剖腹手术、其它检查或尸检中发现。
(一)一般症状
典型患者一般状况及营养均较差,消瘦,精神不振,食欲不佳,自感疲乏无力,腹胀且多以下午及晚间为甚,可有左、右季助区不适或隐痛、下坠感,部分患者可有不规则发热,自觉口普,以晨起为重,进高脂食物易导致腹泻等。
(二)系统症状及体征
1.皮肤变化部分患者面色污秽伴色素沉着,可有黄染。于上腔静脉引流区可见蜘蛛德。双手可呈肝掌,毛细血管扩张也较常见,主要在干性皮肤肝硬化患者的面部及双大腿处的皮肤。部分患者的腹壁静脉显露,重者可呈曲张状。
2.肝脾情况肝硬化的早期,肝脏可肿大,晚期较小,且质地多较硬,表面可价及大或小的均匀分布性结节。肝脏大小、硬度、表面是否平滑,与肝内脂肪浸润的多少及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和收缩的程度有关。多数患者伴不同程度的牌大。肝功能代偿者一般无明显腹水征。
3.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1)黄殖:肝硬化患者的黄疽多属肝细胞性,一旦出现应考虑:①表示有活动性肝炎病变。②肝内胆汁淤积:肝硬化时胆汁生成和分泌过程各个环节均可发生障碍而引起胆汁淤积。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钠钾ATP酶功能失调;细胞内转运受抑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③肝功能严重衰竭:常表示病变已发展至终末期,常伴肝性脑病,预后极差。④肝硬化基础上已发生恶变:黄疽急剧加深者应疑有肿瘤肝门部转移引起的胆管梗阻。
(2)出血倾向和贫血:肝功能严重减退影响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的合成;同时又因脾功能亢进和骨髓巨核细胞无效生成。导致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膜的磷脂、糖蛋白结构异常而粘附和聚集功能低下,故常常出现紫疫、鼻出血、齿龈及胃肠道出血等。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多由营养缺乏、肠道吸收功能低下、脾功能亢进和胃肠道失血等因素引起。
(3)消化道症状:食欲明显减退,进食后即感上腹不适和炮胀,重者可感恶心、甚至呕吐,对脂肪和蛋白质耐受性差。患者因腹水和胃肠积气而感腹胀,晚期可出现中毒性鼓肠。上述症状的产生与胃肠道淤血、水肿、炎症导致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以及肠道富群失调有关。慢性胆囊炎也相当常见,其症状与肝硬化的症状不易区分。
(4)内分泌失调:①肝硬化患者可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患者较少,其原因是:一方面肝脏的储备能力很强,只要有20%的正常肝脏即可维持血糖稳定;另一方面肾脏也有糖原异生的能力,当肝脏功能减退时它可代替产生相当一部分葡萄糖。因此,严重的低血糖只发生于肝脏严重受损的晚期肝硬化患者。高血糖和糖耐量异常可见于部分肝硬化患者。②性功能紊乱。男性由于下丘脑一垂体一生殖腺功能失调,表现为性功能减退和女性化。如阳萎、男子乳房发育,患者血清总单酮及游离军酮降低,军酮和雌激素比例异常。女性患者可有闲经、月经减少及无排卵周期发生率增高。不孕征及性欲减退常见。③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异常。
(5)水、电解质紊乱
(6)胆囊病变:肝硬化患者多有胆囊病变,常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胆汁淤积,胆囊容积的改变等。
(7)骨与关节变化:肝硬化的部分患者可出现作状指(趾),偶见肥大性骨关节病。
4.门脉高压征的临床表现
(1)静脉曲张①约40%--70%的肝硬化病人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由于肝硬化患者常有反流性食管炎可侵蚀食管下端粘膜,或有坚硬食物所致机械性外伤等因素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因咳嗽、恶心、呕吐等原因使已增高的门静脉压骤然增加,超过菲薄的曲张静脉壁的承受能力而破裂出血。②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③痔核形成。可形成内痔外痔或混合痔,破裂时可出血。
(2)充血性脾肿大和脾功亢进:在脾脏肿大的同时,常有外周血细胞减少,称为脾功能亢进。
(3)腹水: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形成使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患者尚可发生胸水,左侧胸腔多见。
(4)门体循环性脑病:其程度可自轻微的EEG改变、性格改变、定向力障碍到不同程度的昏迷。
肝硬化及其食疗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弥漫性进行性的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慢性广泛性的肝实质损害。肝细胞广泛性变性、坏死、萎缩,代之以增生的纤维组织,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使肝脏逐渐变硬而成为肝硬化。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衰退和门静脉高压的种种表现。肝硬化虽然有许多病因,但饮食失调,酒精和其他毒素的损害,在肝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肝硬化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强调饮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对于已损害的肝细胞具有促进修复作用,对有腹水、低蛋白血症而无肝性昏迷的病人尤为适宜。通常情况下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宜为100~120克,同时应注意有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但是,有肝昏迷趋势者,则应限制高蛋白饮食,否则会发生肝昏迷。高维生素饮食。为保护肝脏功能,应注意供给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类片剂。摄入适量的矿物质。近来有报道,肝硬化病人体内锌和镁离子的缺乏已受到人们的注意,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适量摄取含锌和镁丰富的饮食,如瘦猪肉、牛肉、羊肉、鱼类以及绿叶蔬菜。豌豆和乳制品等。低盐饮食。肝硬化的病人如有水肿和腹水时,则在增加蛋白质的同时,还应采用低盐饮食。一般每日钠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5克以内,在烹调过程中,为了调味,可用无盐酱油等调味品。另外,近来有学者认为,肝脏病人虽然多吃蔬菜和水果有益,但应防止过多食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食物,如扁豆、萝卜、蒜、洋葱、菠菜等。为这类食物中含有醚油类物质,这种物质对肝脏和胆囊会产生不良刺激。
肝硬化病人可辅以下列食疗方法。
1.郁李仁粥取郁李仁10~15克,粳米50克。先将郁李仁捣烂,加水500毫升,煎至400毫升,过滤取汁,入粳米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2.山药桂圆炖甲鱼取山药片30克,桂圆肉15克,甲鱼1只(约500克)。将甲鱼杀死,洗净去杂肠,与山药、桂圆共入锅,加水1000毫升,清炖至烂熟,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3.清蒸枸杞圆鱼取圆鱼1只(约500~700克),枸杞子30克,水口蘑10克,辅料(精盐、味精、葱段、姜片、料酒、清汤)适量。将圆鱼去杂肠洗净切块,在沸水中氽过,与枸杞子、水口蘑和辅料一起上笼清蒸至烂熟。隔日1次,食肉喝汤。
4.当归炖母鸡取当归、党参各15克,母鸡1只(约1000克),葱、姜、料酒、盐各适量。将母鸡洗净,当归、党参放入鸡腹内,置沙锅内,加水入调料。沙锅置旺火上煮沸后,改用文火煨至烂,吃肉饮汤。
5.冬瓜鲤鱼汤取冬瓜150克,鲤鱼1条。将鲤鱼洗净,冬瓜洗净切块,共入锅中加水煮,吃肉喝汤。6.海带荔枝核取海带50克,荔枝核、小茴香、青皮各15克,共加水煮,每日饮服1次。
6.橘饼鸡蛋汤取橘饼30克,鸡蛋2只,鲜田基黄250克(干品100克)。将前3味加水共煮,至蛋熟去壳再煮片刻,喝汤食蛋及橘饼,每日1次,连服10天。8.枸杞大枣鸡蛋汤取枸杞子15克,大枣8枚,鸡蛋2只。前3味共煮汤,蛋熟去壳再煮片刻,调味,饮汤食蛋,隔日1次,连服2周。
肝硬化患者生活调理
静养
肝为人体代谢和合成蛋白的主要枢纽,当肝细胞被增生纤维组织分隔,形成结节状假小叶,即肝硬化时,会使各类血管间失去正常关系,肝细胞内营养障碍,导致肝功能代偿不全,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生理性病变,如内分泌紊乱、蛋白倒置……等。若超负荷体力活动会增加肝细胞的负担,加重病情的发展。因此,在代偿期的患者不应过劳,而失代偿期的患者,则应卧床休息,这样,才能保护肝脏。
专家认为,静养比药物治疗效果更好,更能提高肝脏自身免疫力。
情绪
怒伤肝,此为第一大忌。肝硬化患者易烦躁激怒、暴怒的情绪变化,会刺激机体发生应激反应,使人体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肝脏和内分泌腺功能休戚相关,可促使某些激素的合成、转变和分解。激怒时引起分泌肾上腺素,刺激肝细胞使肝细胞内的GPT分泌到血清中,使肝细胞愈加受损。
另外,忧郁、思虑、悲伤等情绪均可导致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致生瘀积、肿块(肝硬化);气滞疏不利,则津液不布,水道不输,致生膨胀(腹水),皆使病情加重。患者一定要保护心情的通达,配合医生治疗,否则虽有灵丹妙药,也是枉然。
禁酒
肝硬化患者必须绝对禁酒。因肝脏几乎是酒精代谢、分解的唯一场所。大量研究表明,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伤作用,患者切不可掉以轻心。有人认为少量饮酒或偶尔饮酒并无大碍,其实不然。任何含有酒精的溶液,即使含量再小,进入机体后都需要肝脏的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辅酶I转变为还原型辅酶I的增多,使肝小时中央区的肝细胞因缺氧而环死和纤维化。同时,实验室表明,酒精能抑制细胞所合成的糖蛋白和白蛋白的分泌排出,在肝细胞严重受损、肝脏本身也已出现纤维硬化时,再饮酒加重肝脏负担,岂不是对肝脏落井下石。总之,肝硬化患者饮酒,百弊而无一利,须谨慎服用。
肝硬化在饮食上该注意
1. 滴酒不沾
只要有肝方面的疾病,不管是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首先必须远离的就是「酒」,因为酒精主要靠肝脏代谢,而当肝细胞已经受损,对酒精的代谢能力极低,喝酒容易造成使肝功能恶化。
2. 少吃油腻、油炸、腌制品、发霉的食物及含有人工色素、人工添加剂的食物 肝硬化的患者因为他们的胆汁排出量不足,影响脂肪类食物及脂溶性维他命的吸收,所以消化能力较差,因此油腻、油炸、发酵的食物及腌制品如香肠、腊肉等最好少吃为妙;同时最好能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以减轻肝胆的负荷。
3. 吃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
肝硬化患者在挑选食物应该建立正确观念,可以少油脂,但是醣类的淀粉摄取不可缺少,但也不能过多。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如深海鱼类、低脂牛奶、蛋白、豆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肝硬化患者还需注意观察是否有肝昏迷的情况,一旦有肝昏迷的状况就必须采取限制蛋白质的摄取。
P.S.肝昏迷:这是肝硬化症病人末期时,或肝衰竭时,会有肝昏迷的现象,是因为肝脏细胞的机能严重受损,或因门静脉高压,以致门静脉血不能经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而经由侧枝循环,因而无法在肝细胞进行处理,从肠管来的有毒物质或氨时,而引发昏迷状态。这时,中枢神经系统因机能受损,引起各种神经症状出现,最后会失去知觉、意识,而变成昏迷不醒,当在昏迷前期或昏迷期时,靠近病人常可闻到一种酸酸甜甜 的味道,叫做「肝味」也可以作为识别。
4. 除此之外,保肝必须多吃化解毒机能及利胆的蔬菜的如花椰菜、甘蓝菜、白菜、豌豆,因为它们纤维质含量最丰富,可以排出体内毒素;此外,少吃蛋、牛奶、乳酪、小麦等容易造成过敏的食品;也须控制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量。
部分肝硬化病人经过中西药治疗后。病情町获好转或延缓发展。一般说来,肝炎后肝硬化预后较差,应子重视。
在肝功能代偿期已作出诊断,并得到医疗者,预后较好。肝功能失代偿期预后较差。凡出现腹水、黄疸、浮肿、发热或凝血酶原时间高度延长,低血钠、血浆白蛋白(2.5g/d1、血浆蛋白电泳γ球蛋白>30%者,表示肝功能损害已至严重阶段。如再出现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或并发食管静脉大量出血、严重感染等,则病情危急,预后极差。
HBV-DNA称为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是一种部分双链DNA病毒,也就是说它的遗传物质是DNA,它载有病毒所有遗传信息,乙肝病毒靠它才可以复制、增殖、繁衍后代。研究证明,乙肝病毒的裸DNA(没有蛋白质包裹DNA)就有感染性,完成对宿主的侵袭,造成宿主体内出现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也就是说HBV-DNA相当于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因此,检测HBV-DNA是判断乙肝病毒有无复制的“金指标”。
DNA的检测的目的主要是判断目前患者病毒复制程度的大小,也是传染性大小,尤其在判断乙肝的转归,以及用药前后的疗效的判断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用药指征之一,尤其是抗病毒治疗。现在这种基因的检测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参考:
1、定性
“+”:阳性,体内病毒存在复制。
对应于定量方式中HBV-DNA>1x10E3 copies/ml。
“-”:阴性,病毒的复制程度低于检测限。
对应于定量方式中HBV-DNA<1x10E3 copies/ml。
2、定量(准确性较差,但精度较高。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
HBV-DNA定量单位在报告单上通常用“copies/ml”、“拷贝数/ml”或“IV/ml”表示,表示每毫升的血清或血浆中病毒基因组的个数,该数据越大,表明病毒在人体的复制越厉害,例如“HBV-DNA=4.3x10E3 copies/ml”代表每毫升血清中有4.3乘以10的3次方,也即4300个乙肝病毒。
a x 10Eb copies/ml判断血清或血浆中病毒含量主要看上式中的“b”,b越大,表示含量越高,治疗过程中,b变小说明病毒的复制得到控制,治疗有效。通常如果病毒含量下降至b<3,说明病毒基本得到控制;如果病毒含量降至“0”,则说明病毒在血清或血浆中不存在,病毒的复制已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