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读错字网评乱“上纲”
在第26届香港金像奖颁奖礼上,张靓颖因为不分“佘”和“余”的读法,不认识繁体字的“国”,在网络上遭到了一些激烈的批评。这样的场面似曾熟悉,每逢明星遭遇类似尴尬,都会成为轰动一时的娱乐新闻,网站在重要的位置推,报纸在迅速跟进地报道,遭罪的好像就明星一个人。
对于明星的这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错误该不该批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批评都不为过。明星是公众人物,通常人们会认为,明星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常识之外,应拥有超于普通人的知识,这样才能与身上的光环所对应。遗憾的是,无知和文盲现象近些年在明星身上频频发生,不仅损害了明星自身形象,也让整个娱乐圈背上了没文化的骂名。此外,明星对青少年有着超乎寻常的影响,如果明星犯错被一再原谅,很容易让青少年认为,即使不学无术,也影响不了自己以后同样成为明星,这两年甚嚣尘上的选秀活动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但张靓颖这次不识字的错误与之前的明星无知行为有所不同,虽然不认识繁体字的“国”说不过去,但鉴于张靓颖这一代人在简体字的环境中长大,况且当时可能存在心情紧张的原因,所以说还是情有可原的。这样说不是为张靓颖开脱,余秋雨在中央电视台还念错过字,如果过于苛责张靓颖,反而显得有些矫枉过正了。网上对于张靓颖的部分评论,却明显有着上纲上线的意思,只因为张靓颖不认识的字是祖国的“国”——不认识繁体字“国”的张靓颖总不会成为民族罪人吧。可以理解这些言论作者的爱国之情,可把这种热情洒在张靓颖身上,总感觉有些用错了地方。
中国的老一辈明星是一个值得敬重的群体,他们一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文艺作品,一方面也用他们做人的原则和丰厚的学识,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可惜,前辈们树立好的榜样到了后辈这一代便荡然无存,这不能全然归罪于明星。这一代的明星,是被用商业手段包装出来的明星,是急功近利批量生产出来的明星,是美德教育缺失的明星,他们在庞大而浮躁的娱乐需求下应运而生,疲于奔命地成为赚钱机器,谈出场费谈炒作他们可能深谙此道,谈文化无异于天方夜谭。不要奇怪于明星被当场指出错误后一头雾水的表情,因为在他们熠熠生辉的光环之下,压根没有多少文化根基。
对于明星的文化素质,我们不能过于苛求,他们不过是整个疯狂运转的娱乐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身在其中,也身不由己。不能寄希望于一个明星成名之后还能不断地加深自我修养,这是一个不现实的奢望,只能寄希望于明星在成为明星之前就能得到扎实的基础教育。这就需要社会和整个娱乐产业都要负起责任来,不要杀鸡取卵,培养出没有艺术生命力的也极有可能昙花一现的明星。
明星出错,张靓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电视直播时代,任何一个小的错误或失误都会瞬间为千万人所知。对于明星因知识贫乏导致的出错,舆论也不必再反应过激,要多些要求少些苛责。多些要求是督促明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少些苛责是不为他们的出错赋予太大的压力。因为一个并非灾难性失误毁掉一个明星的前途的年代已经过去,网民和观众应该有用稍微宽容一些的心态来看待此类问题。杜绝明星犯错是不可能的,但用舆论要求明星少犯错却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