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关突击检查钟表珠宝店
“黑店”蒙骗顾客事件经央视曝光后在港引起轩然大波
香港海关突击检查钟表珠宝店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日前播出《香港购物,暗埋骗局》专题,全程直击据称是“黑店”的珠宝首饰及钟表行,如何与导游连手夹击旅客,威逼购物的过程。“黑店”事件曝光后,在香港引起轩然大波,香港特区政府正与业界研究,拟将商品说明条例纳入店铺扣分制;旅游业议会负责人还专程到北京,与央视记者了解事件;海关对一些珠宝店进行了突击检查。
事件曝光后,在香港引起强烈反响,香港各大报纷纷予以披露,政府相关部门也就此展开调查。
今天,香港海关突击检查了红勘的珠宝店,带走部分有吊坠的项链样本,送交政府化验所测试,以确定产品所含的黄金和宝石成分,同时在土瓜湾的手表店,检取了文件跟进调查,并联络涉及手表位于瑞士的商标持有人,以了解有否售卖涉嫌触犯《商品说明条例》的珠宝。
海关发言人提醒业界,香港海关重视保障消费者权益,一向强力执法打击违法活动,以期把害群之马绳之以法。
旅游事务署发言人表示,政府非常关注这件事,因为我们此前已同国家旅游局和各个单位做了很多工作,推行诚信旅游,我们完全觉得一宗负面新闻,会将我们以前的工作白费。
政府现正与消委会及旅游业界研究,将商品说明条例纳入不良店铺扣分制内,希望杜绝不良的经营手法;消委会短期内也会与业界开会,研究如何进一步管理较多旅客光顾的商店。
事件牵涉到的博览环球对此进行申辩,博览环球营业总监谭俊杰指出,报道中提及的项链,有标明是18k金制造,“750”代表项链有75%纯金成分制造,没有提及含有白金成分,颈链上的吊坠亦的确镶有12粒钻石,而非报道所指的玻璃。他说,货品售出时均附有保证书,标明货品名称,同时标明客人可于购买后14日内带回保证书到香港或国内的分店退钱,公司愿意安排顾客退货。
但据香港旅游业议会资料,被央视点名涉及事件的3间旅行社或店铺,即“香港皇悦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博览环球”及“皇室钟表珠宝公司”,都曾多次被顾客投诉。过去5年,旅游业议会共接到160宗投诉,其中“皇室钟表”涉75宗,26宗在今年首3个月发生;“博览环球”及“香港皇悦国际旅游”,分别有67宗及18宗投诉。
香港旅发局证明,博览环球并非拥有“优质旅游服务”资格的商店。
事件回放
花1.6万元买了假钻名表
据央视报道,今年3月12日,记者在深圳报名参加一个“香港3天游”旅行团,团费每人450元(人民币,下同),另加自费活动及小费共420元,总团费每人约900多元。
次日到香港,导游以“香港人注重私隐”为由,严禁团友在旅游巴上用数码摄录机拍摄,就连团友想将窗外的洋紫荆拍为纪念,也被喝止。
行程第二天,导游称,带团友到霍英东开设的“金至尊”珠宝店购物,并解释:“霍英东本身没有涉足珠宝行业,是香港旅游发展局邀请他开设这家珠宝店,名叫‘金至尊’。
今天带大家去的,是‘金至尊’总店博览环球,可以拿到八折,较市面的‘金至尊’分店九折到九五折为佳。”
结果,博览环球卖的只有“慕迪亚”一个牌子,没有金至尊珠宝。一名山东游客杨先生在销货员热情服务下,以9800元买了一条在链坠上镶有12颗小碎钻的“铂金项链”,送予妻子。行程的下一站,则是买名表。团友到了皇室钟表珠宝公司,并获得犹如贵宾级的接待,刚才的山东团友杨先生再以4300元买下了一枚声称是瑞士名表“圣××”;两名河北老夫妇,更以16000元、五折优惠价,买下一枚镶钻的“圣××”名表。
央视记者粗略计算,短短一天时间,16位团友便花了20万元购物。记者后来将上述产品送往国家珠宝玉石鉴定中心检验,却发现该条9800元的“铂金项链”,只是一条18k金项链,单据上写上了一般人不明其意的“750”字样,其实就是指18k金。
此外,该枚16000元的镶钻“圣××”名表,也被证实并非真正钻石,而是“立方氧化锆石”及“人工合成的立方氧化锆石”,俗称苏联石的仿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