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望城现汉代长沙王王后墓 首次发现金缕玉衣
中新社长沙十月十二日电(傅煜 肖振鹏)长沙文物考古研究所今日向媒体通报,历时半年多发掘、地处长沙市望城县的凤蓬岭一号墓墓主应为汉代刘姓长沙王王后。这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不仅挖掘出金缕玉衣等大量精美文物,更弥补了长沙地区西汉晚期长沙国王室墓葬形制及葬制的空白。
该墓墓坑平面呈“中”字形,全长三十点三米,宽十四点八米,葬制为西汉时期帝王特享的“黄肠题凑”葬制。墓室被巨大方木分隔成三列九室,其中主室南部为棺室,内有两层漆绘套棺,中部为正室,主要摆放青铜器及漆器,其它方位的侧室则用作车马库、钱库、武器库等。
该墓葬历史上曾被盗,发掘前发现两处盗洞。但经过仔细发掘,仍出土了各类金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等两百余件珍贵文物,其中不乏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金缕玉衣。而一尊造型精美的铜灯也颇为独特,其圈足边缘部仍能清晰看到“铜高二尺重廿二斤七两长沙元年造”的铭文,表明了汉代长沙国自行纪年。
考古专家从墓室葬制及出土文物等方面初步推测,墓葬年代为西汉晚期,而出土漆盘和一件漆耳杯上的“长沙王后家杯”字样也进一步证明了墓主身份,即某代刘姓长沙国王后。
长沙市文物局有关专家认为,风蓬岭一号墓的出土文物再现了汉代长沙国的灿烂文明,对于研究汉代长沙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其独特的葬制一改西汉前期诸侯王墓回廊式传统,为研究汉代诸侯王王室墓葬制度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