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生物耳朵形成之初曾用于呼吸
耳朵是重要的听觉器官,但根据瑞典学者的研究,最早耳朵是用来呼吸的。这一重大发现要归功于一块距今3.7亿年的潘氏鱼化石。
生物进化学家一直对远古生物体内一些原本发挥其他作用的器官进化为复杂感觉系统的过程,抱有浓厚兴趣。
据专家介绍,远古鱼类头部的部分骨骼后来进化成为陆地动物的耳朵,而这些骨骼最初的作用只是为了支撑鱼腮和颌骨。至于它们到底怎样进化为听觉器官,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迷。
为了破解这一谜题,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进化生物学系的研究生马丁·布莱朱和他的导师、古生物学家波尔·阿尔伯格决定,对远古生物潘氏鱼听觉系统的早期进化过程进行研究。他们仔细研究了目前保存在拉脱维亚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一个距今3.7亿年的潘氏鱼化石标本后,对耳朵的形成有了一个重大发现:人们一直认为是听觉器官的耳朵,也许是作为一个呼吸的器官开始其进化旅程的。
潘氏鱼虽然也属鱼类,但科学家认为它与陆地早期四足动物之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布莱朱和阿尔伯格在对潘氏鱼的化石标本进行研究后惊奇地发现,其头部的骨骼结构同时具有鱼类和陆地四足动物的特征。
远古鱼类从颅骨到口之间存在着一条被称为“呼吸孔”的狭窄通道,由一个名为舌骨下颌弓的长骨束缚,舌骨下颌弓还起着维持鱼类腮部正常运动的作用;然而在陆地远古四足动物体内,对应的骨骼则短而粗硬,这一骨骼的形成又向哺乳类动物负责将声波传导至头骨的耳骨——镫骨迈进了一步。布莱朱和阿尔伯格发现,潘氏鱼的“呼吸孔”与其他鱼类存在很大区别,其结构更宽、更直,非常接近陆生动物的耳道。
此前曾有科学家推测,耳朵在形成之初可能扮演呼吸器官的角色。在对潘氏鱼化石进行了分析后,布莱朱等人推测,潘氏鱼加宽的“呼吸孔”也许与现代的鲨鱼和鹞鱼的呼吸孔相似。当鱼躺在海床上时,这样的“呼吸孔”能令其吸入的水经过腮并且可以避免将粗糙的砂子吞咽到嘴里。
布莱朱等人在近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表明,耳进化在四足动物出现前的1000万年时便开始了。
文章来源:大众科技报(2006年0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