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筹建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
新华社兰州12月12日电(记者朱国亮、姜雪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邱家坝区域筹建大熊猫野外观察研究和监测基地。
邱家坝区域位于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马河保护站核心区内,面积约5000公顷,调查显示这一区域内栖息着10余只大熊猫。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可荣说,保护区管理局正在对邱家坝区域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并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对这一区域的大熊猫及其活动情况的调查。
邱家坝区域多为原始森林,缺苞箭竹生长良好。原白水江林业局上世纪70年代的采伐基地的人工林和缺苞箭竹,经过保护区的抚育管理,也已全面恢复,与原始林一起构成一个地域完整、植被良好、箭竹茂盛、食源丰富的大熊猫栖息地。
虽然是原始林区,但邱家坝的交通却相对便利。过去,这里曾建有大熊猫驯养繁殖场,现在虽然没有进行大熊猫驯养业务,但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公路也可直达大熊猫分布区,在驯养场下车后半小时即可发现大熊猫的食痕、卧穴。这里还有一个20千瓦的小水电站,能保证生活之需,是进行野外大熊猫研究的理想场所。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大熊猫于1978年建立的,面积约22万公顷,是我国已建立的55个大熊猫保护区中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最近一次普查表明,这一保护区内生活有100多只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