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沉没有新说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专电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日前举办的一次会议上,研究“泰坦尼克”号的专家们分析说,最近发现的2块“泰坦尼克”号船体的残骸表明,当年这艘豪华邮轮沉没时断成了3部分,而并非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断成2截,因此船下沉的速度比先前认为的要快得多。
据美联社报道,2块新发现的“泰坦尼克”号船体残骸每块大约长40英尺(约合12米),宽90英尺(约合27米),它们位于以前发现沉船位置的0.3英里处(约合483米)。专家认为,这些船体残骸的位置表明,这艘船的船底完整地脱离了船身。船底脱离后,船头和船尾才断成2部分。因此,船是在断裂成3部分之后才沉没的,而不是先前认为的那样,船是因为沉没才断裂。而且,以前的研究认为,船尾是在船体断裂20分钟后沉没的。但专家现在认为,船尾在断裂5分钟之后就沉没了。
“泰坦尼克”号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邮轮在1912年4月14日处女航时因与冰山撞击而沉没,船上约有1500人丧生。1985年,海底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在加拿大纽芬兰东南约380英里(600公里)处1.3万英尺(约合3962米)深的海底发现了“泰坦尼克”号的大部分残骸。他当时说,这艘船主要断裂成2大部分。这正是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沉没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