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球打个深“眼儿”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晓军)8月4日上午,隆隆的钻机声打破了江苏东海县毛北镇往日的宁静,经过数百位中外科学家十多年论证,“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5000米深钻正式开钻。这是我国实施的首项重大地质科学工程,科学家们称它在获取地球深部信息方面,将超过世界上同等深度的任何一口科学钻井,因而受到了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瞩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向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开钻表示祝贺,他在日前的批示中指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是我国地质科技工作的一件大事,对于深化人们对地壳成分、结构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认识,促进我国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地球探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一项集科学与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也是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集成。实施这样大的科学工程,必须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大力协同,必须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钻探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发扬科学、求实、创新、严谨的精神。”
直接观察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被称做是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实施过程中,地质学家将瞄准相关重大前沿课题,研制一整套新型的、适用于深孔硬岩等恶劣条件的钻探技术体系,利用钻探获取的连续岩芯、液气态样品及原位测量数据,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揭示大陆造山带的深部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研究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折返机制,探索深部流体与生物圈,监测现代地质运动。
据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介绍,钻井所在地,位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大别—苏鲁造山带上。这一造山带被地质学家称为“研究板块构造和全球地质变化的天然实验室”。工程完工后,这里将建成亚洲第一个现代深部地质作用长期观测实验站及地壳深部物质研究基地。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由钻探、测井、地球物理、分析测试和信息子工程及长期观测实验基地组成。该项目1997被国家批准列为“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1998年被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组织批准为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工程投资1.5亿,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去年开始启动,实施时间为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