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破解低品位白钨回收世界性难题
一个远远低于可开发临界值的钼钨伴生特大型矿田,居然从钼尾矿和尾水中回收出品位达53%的白钨,且回收率高达71%,因此每年可新增产值达1.3亿元。6月29日,国家级贫困县栾川县委、县政府向河南省科技厅发出感谢信,真诚感谢他们实施的这一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并破解了白钨回收世界性技术难题。
地处河南省西部山区的栾川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钼钨伴生的特大型矿田为世界罕见,已探明钼储量206万吨、白钨储量62万吨,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全国第二位。该矿田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以钼的采矿、选矿和初级加工为主,而与钼伴生的白钨则因品位低、嵌布粒度细、组份复杂,一直难以回收,全县每年约有7000吨的白钨在经过钼的采选之后变成尾矿尾水白白流失,经济损失达1.3亿元。
为了破解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栾川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四处寻求技术力量攻关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终因经济效益欠佳而宣告失败。正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河南省科技厅帮助该县开辟了国际技术合作渠道,并把“栾川浮钼尾矿中综合回收白钨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研究列入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给予技术和经费支持;厅领导和有关人员还多次亲临考察指导。
去年8月,在该县技术人员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努力攻关和进行创新的情况下,实验室试验终于取得成功。白钨回收率达80.02%,品位达40.38%,回收成本控制也比较理想。今年6月,技术人员又成功地完成了白钨回收率达71%、品位稳定在53%左右的工业试验。据初步测算,白钨回收项目工业化投产后,栾川县每年因此可至少新增产值1.3亿元,利税5000多万元。这一项目还于6月底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