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引起更多关注
为期三天的新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国际会议12日在曼谷落下帷幕,这是继去年2月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经合组织转基因食品安全大会后,各国和各地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消费者和环保组织代表以及工商企业家又一次围绕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进行广泛对话。
虽然会议的结果再次说明,目前距离达成有关全球性共识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一系列迹象表明,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加强重视首先体现为认识的加深和研究的深入。在本次会议上,300多名与会者一致认为,转基因生物问题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其重要性不容质疑,关键在于科学和正确的评估。
虽然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一项联合研究结果认为,目前国际上检测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手段基本令人满意,美国、比利时和加拿大等国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至今并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构成任何危害,然而,有关专家认为,由于不能排除新的转基因生物产品产生危害的可能性,需要对各类转基因产品逐个进行安全检测。
为了避免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威胁,有关专家在本次会议上呼吁在转基因食品上加上特殊标识以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利,同时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国际科学理事会目前正在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利弊进行一项全面的评估和研究。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4400万公顷的转基因农作物,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北美地区,其余的分布在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阿根廷、墨西哥和南非等少数国家。与会专家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威胁包括基因扩散、生长失控、危害其他生物、物种异化和产生病毒等,因此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生产部门应对潜在威胁积极进行科学评估,使立法当局、农民和消费者能作出对环境有利的决定。
其次,近年来,有关国际组织积极开展工作,从不同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研究和对话。去年初,世界粮农组织成立了食品道德名人小组委员会,从全球农业平衡发展的角度向消费者介绍转基因食品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则从保护人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世界贸易组织也将转基因生物产品纳入贸易谈判的范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则向18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援助,帮助它们建立生物技术法规体系。经合组织去年和今年连续参与主办了两次由有关各方参加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国际会议。八国集团也把这一问题列入年会议程。本次会议正是在有关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召开的。
第三,世界各国也逐步支持和参与有关的合作与对话。去年1月参加联合国生物安全问题国际会议的134个国家的代表同意签署生物安全议定书,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该议定书上签字。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发展与管理的讨论原仅限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之间,而在此次会议上,中国等国家的代表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和看法,既强调新生物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也表明将采取积极规范化的防范措施。
然而,由于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涉及人类社会的科学、健康、社会、经济和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同时不同国家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争执一时难以调和,要最终在这一问题上取得全球性共识仍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