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离孩子有多远?——写在全国首届科技活动周举办之际
央视国际消息:此次全国首届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科技在我身边”。然而,记者接连几天在济南的学校采访发现,科技要真正走到孩子们身边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有关人士呼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济南市青少年宫的张卫东主任告诉记者,这里开办的美术、音乐、舞蹈、棋类、乐器、英语等各类学习班年年爆满,学生达1.5万人次;与之相比,科技类的学习班则要冷清得多,不仅规模较小、而且专业设置单一,目前只有电脑、航模等两三个专业,年报名人数仅五六十人。
是孩子们对科技没有兴趣吗?当然不是。在济南市日前举办的一场专家与孩子谈科技报告会上,专家们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提问不断,热情甚高。山东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韩贻仁说,孩子对未知世界有着先天的好奇心、求知欲,关键在于因势利导。
然而,对孩子科学精神的培养却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济南市青少年宫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综合性科技馆少,严重影响了孩子学科学的积极性。我国有关科技馆建设的最新标准是,科技馆总建筑面积中,展厅面积应占60%以上,最低限度不宜小于50%,其常设展品的更新率应达到5%以上。但现在从全国的情况看,除少数大城市以外,很多省级、市级科技场所都达不到这一标准。
济南市科技馆杜馆长介绍说,济南市科技馆建于1977年,由于受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建馆23年来一直没什么变化。现在只有一个科技放映厅和两间教室,面向青少年只能不定期地进行科技录像放映。科普活动以图文宣传居多,让观众动手、动脑的少,这类活动很难吸引思维特别活跃的孩子们。
此外,缺少价廉物美的科普读物也是影响孩子们认知科学的一个原因。现在一套科普读物动辄几百元,不少家长只能望而却步。
现在小学阶段涉及科技知识的课程也不多,仅有类似《自然》这样的一两门课程,大多数学校只能照本宣科,让同学们参与的活动甚少。山东省教育部门的人士分析说,当前学校教育对普及科学知识重视不够,这与中小学课程设置、师资力量配备等都有很大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孩子们来说,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山东大学附属小学一位班主任老师不无忧虑地说,现在城市的孩子可玩的东西太多了:电视、电脑、高档游戏机……与此同时却缺少鼓励他们认知科学的场所和条件。她说,班上不少孩子说不出几个科学家的名字,而对一些歌星、影星的生活细节却无所不知。长此以往,从小立志要当科学家的孩子可能越来越少。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代是培养科学精神的最佳时期,只有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长大后才会保持锐意进取的探索精神,成为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值得高兴的是,在这次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全国许多地方为孩子们开放了科技场所、重点实验室,请科研工作者给孩子们讲科技,受到了孩子们空前的欢迎。希望以这次科技活动周为契机,能让科技真正走到孩子们身边。(张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