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赵本山说事儿? - 刘元举
几天前随意写了篇谁谁不知道赵本山的文章,却不曾想会招惹来那么多人的火爆议论.其实,我并非是拿他们两个人作类比,我只是陈述了某种现象,这是真实的,清清楚楚摆在眼前.当然,面对这样的真实现象,每一个搞艺术的人都不能不去思索一下:艺术形式或艺术家本身影响力的问题,雅与俗的问题,市场与艺术精神问题,高尚的人生境界执著追求与迎合市场或者与媚俗的问题,这许许多多,折磨着人或诱惑着人.
看了许多网友的评论,有的火星喷溅,认为赵本山只不过是个说小品的,是低俗的,是豁害了文化品位与档次云云.其实,对于赵本山本身而言,绝不会在意谁怎么贬损他的.他的定位不是哪一个人可以给予的.他是客观存在的,是鲜活的,是你躲都躲不了的.诸如我在1995年,乘坐一辆欧洲人的面包车行驶在巴黎大街上的时候,我正被满目的旺多姆广场上的种种神奇古迹吸引时,耳畔却突然响起来了赵本山的小品,原来是开车的人在播放.这种时候,我是绝不希望听到赵本山的,但是,我却躲不了.再说,我在南方的一座城市的文化广场散步,连着几个晚上,我都看到了广场外挂的大屏幕在热演赵本山和他的二人转弟子们的表演.这些滑稽的东西是很搞笑的,也很招惹人看的,广场围了好多人,大多是当地南方人.就像这里开的东北饭店,那种酱脊骨,还有大骨头,不仅北方人爱吃,南方人也照样爱啃.过瘾.人的口味是寻找过瘾的.什么东西过瘾,肯定就愿意品尝.所以,赵本山成了人物.他至少提高了铁岭的知名度.有时候铁岭人出门,一报家门,便会有人说,喔,你和赵本山在一个地方呀!再往大点说,你到南方,你说你是东北人,南方人就会说,你们东北人都能说都会说,就像赵本山.有一次,我正猫在南方一个地方写作,一个南方朋友给我打电话,说赵本山出车祸了.我说真的假的?他说,真的,省长都去医院探望了.我信以为真时,才发觉那天是愚人节.
东北人愚的挺多,智慧聪明人也挺多.南方人为何要拿赵本山说事说谎儿?是说明赵本山真正成了气候,已经成了东北人的标志性符号.每年春节晚会上,作为东北人最扬眉吐气的是俺们的小品火暴了晚会.而一等奖的得主,也每每是赵本山.如果说过去是央视晚会成全了赵本山的话,那么现在是否可以反过来说,是本山成全了晚会?
不管怎么说,赵本山的影响力真正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的知名度,也不需要我来说,人皆知之.他的影响力,是搞高雅音乐搞纯文学的人无法比拟的,也绝不应该去跟他类比.各有各的道行,无需PK.
我写赵本山,并非要吹捧赵本山,我与他形同路人,我也一向不大爱看二人转那些把戏.但是,我爱看赵本山的小品.那小品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欢乐.那里有幽默,有滋味,看完了,还能有几许回味.当下红火的小品演员大多以硬造乐子或杂耍丑相而热镜,滑稽倒也有点儿,但是,幽默则谈不上了.而赵本山是懂幽默也会表现出幽默感的.幽默是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家喻户晓,是有真张逞的.何况,他并不满足于小品和二人转的领域,他还积极开拓影视领域,并且,拍出了颇有影响的<刘老根>等.只不过沈阳的大舞台改作"刘老根",让人匪益所思.照此下去,莫非要因他的<马大帅>而取代"张大帅"不成?!
作为一个喜剧式的小品演员,能够每年春晚都为观众奉献出一片快乐,你还好意思去贬损人家吗?赵本山是个能够将快乐传递给民众的人,这样的人理应受到拥戴的.为别人传递快乐总比传递沮丧与哀怨要好得多吧?!快乐天使,总是受人欢迎的.
而我提到的另一位艺术家是大师级人物,他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他绝不是喜剧,也无需将幽默与快活带给春晚的观众.我理解他的艺术境界与追求,更理解他对于世俗和市场的无奈.他是个有宗教信念的人,他的无奈比起许多当下得意与红火的人来,更具意味.如果,将他们两个人放在一起谈论的话,意义绝不仅仅是弹钢琴与演小品(赵本山还不仅演小品,还搞电影电视)之分,也不啻是高雅与通俗的范畴,从中,可以探讨出许多民族的或西方的,传统的与现代的,流行的与经典的,遁规蹈距的与叛逆的,暂时的与永恒的等等许多人文的东西.
还想说的就是许多人上网是抱着渲泄而来,是因为现实的种种失衡人生,导致想骂骂人什么的,也可说是要痛快一把,出出气之类.即便是为了过把瘾去骂人,也还是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为骂而骂,甚或盲从粗蛮就没有多大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