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每当看到有关重大科技进展方面的报道时,专家们总是忘不了辩白一下“省钱、经济或花钱不多”。
我认为这是一种悲哀,是中国的悲哀。为什么发展科技非要省钱呢?难道这些都是不务正业的花边装饰,是毫无价值的奢侈品?是清帝王朝眼中的西洋玩意?不!这是我们中国人发展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的物质动力,是我们文明古国焕发青春,找回昔日辉煌和信心的物质保障!
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是单纯地为了争风,是为了发展中国的航天产业,带动其他相关的产业经济发展。发展中国的航天产业,将推动中国的产业结构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向实力大国的方向发展。
发展新兴的产业结构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要进行大规模的先期投入,而且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我们不要在这里小小区区,抠抠缩缩。国家要以产业定位,对中国的航天产业进行长期的、大比例的投资,让这个已具备起飞的产业从此以后率先腾飞。
中国有航天局吗?若有的话,这个局应制定为期50年的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国家航天发展规划,利用国家每年固定的占国家GDP0.2~0.5%的投资大力发展。中国的航天发展不可以受政治意愿的过多干扰,要持续有力地发展,既不要象兔子那样一蹦一跳地走,更不能有乌龟歇脚的事情出现。
国家应该向美国那样,拿出国家GDP0.2~0.5%的资金投入到航天事业上去。国家必须明白,投入的这些钱不仅仅是得到几件天上飞不久的金蛋蛋,不仅仅是支撑起一个产业支柱,建立自主的知识产权,而是它还将培养出数十万之众的科学家、技术精英,养活了数十万之众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家庭。我们必须明白这数十万之众的科学家、技术精英和数十万之众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终将是撑起我们中国诸经济产业的栋梁。请想一想,这些人才国家花钱买得来吗?
每当提及中国的航空制造业及汽车制造业时,我就感到郁闷和茫然,在经历了近60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后,在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后,我们的航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竟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体系,我国的近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只能供列国分争,难道美国也是这样的吗?难道中国人就是造不出吗?我们的智慧呢?我们的国家优势呢?难道我们就只会造“两弹一星”吗?同是一种产品,买了人家的就是经济的、划算的,买了自己的就是不经济的、不划算的,由此就可以推论出:既然人家的好,自己的就不要了,不用浪费钱财搞研究了。去美国看看,美国的市场是这样的想和做吗?都说中国人聪明,我就是不明白:聪明在哪?
中国政府要对我国的产业科技政策做以下必要的反省。航天局要推动航天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对此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