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兵某师新飞行员具备全时域升空作战能力

11月23日凌晨,江南某机场漆黑如墨。空军航空兵某师实施的一场复杂背景下超视距截击空战演练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演练是从22日23时15分开始的。塔台下昏暗的灯光中,飞行、机务、后勤和机关跟班干部整装待发,指战员个个意气风发。
“双机开车!”随着指挥员、师长韩胜延一声令下,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撕裂了午夜的沉寂。“计时起飞!”新战机喷吐着长长的尾焰,夹雷携电,顷刻之间进入茫茫星空。
“这是完成本年度训练指标的最后一个场次。”在飞行准备室,师政委吴晓华对记者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演练出动了大量的年轻飞行员,年龄25岁左右的占三分之一。
零时过后,长空激战的序幕拉开,指挥所内灯火通明。引导人员紧盯雷达信息终端显示屏,指挥“红”、“蓝”双方战机进入截击格斗起点。屏幕上显示战机连续机动,三维坐标数据急剧变化,对抗双方在复杂背景下斗智斗勇,打得难解难分。
零时40分,参加演练的飞行员驾机陆续返回雾气渐浓的机场。此时,机场能见度较低,所有战机在跑道灯光关闭的情况下全部借助机上灯光着陆。1时15分,战机再次升空作战。
“深夜、拂晓飞行,产生错觉和发生错、忘、漏的概率最高。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就延缓提升夜间、拂晓作战能力的步伐。”师长韩胜延意味深长地说,现代空战大部分发生在深夜和拂晓,我们必须保持和提高这一时段的升空作战能力。
从深夜到拂晓,这次演练得以成功实施,标志该师新飞行员具备了全时域升空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