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枭龙剽窃罗马尼亚设计之说的不可信
一个玩具,我们浙江乡镇企业拆开后,马上可以仿造.一双鞋,一个包,我们福建乡镇企业可以拆了,绘图,立即生产,因为这些都是低技术含量产品.
一架飞机,我们看到过去某国一类似结构,便推测这也是透过某种复杂渠道获得的技术,其实这种说法非常片面.
比如航空知识杂志,每期都有各种飞机结构示意图,那意味着我们能仿造?
作为搞机械设计制造的,我的答案是不可能!
比如我们的J10,大家说是幼狮技术转让,因为外形如何相似等等,今天枭龙上天,马上就有模仿罗马尼亚20年前的技术,我想说,这是不可能的.
一项机电产品的研发程序如下:
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立项批准-----成立研发小组----总体设计----理论实验验证----技术设计-----评审----出样品制造图纸及工艺研究----试制样品----试验----出工艺制造图---工厂制造----出厂检验-----交付使用-----评估及售后服务----改进.
拿到一个产品外形图,甚至拿到一个产品的实体,这对研发有帮助,可一定程度避免少走弯路,但在整个过程中,作用是微乎其微.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拿到F16飞机,EF2000飞机,AIM导弹,我们可以拿到F22全尺寸外形图,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具备生产同类产品的条件.
无数次,我们面对着拆开的国外购买的产品,我们的技术人员测绘了全部零部件,甚至国外厂商由于疏忽而落在机器底壳的一个垫片,我们可以花十天时间,根据测绘的总图,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分析研究其功能,去证明它是多余的.
图纸已是如此精确,毫不夸张的说,我们马上可以做一个外观上一模一样的,但实用性如何,寿命如何,强度如何,我们不敢保证,如果其中还有复杂的电气自控系统,那就更不好说,能否完全仿造.
究其原因,有三个瓶颈问题,我们无法保证:
1.原材料问题
成份可以化验出元素含量,可以看出其金相组织,可以测量机械强度和表面硬度,但我们能否冶炼或合成?我们能否加工?国外是否可引进此材料,此加工手段?
很多时候,这第一个瓶颈就会让我们放弃一个项目.
在基础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上,我们欠缺很多,我们没有投入,没有积累,自然缺乏能力.
比如钢铁,我们现在是大国,行业内的说法是低碳钢国内满地,不锈钢日本的便宜又好用,合金钢特种钢一般就是欧美了.
为了一台机器,我们出钱,让钢厂为我们研发特供一种钢材?改造或新增一条生产线?我们没那钱和时间,当然军事项目好点.
2.加工工艺问题
样品可以找高手,土洋结合,靠技巧和经验完成零件加工和组装,如果批量,如果上线,这成本高不说,质量凭经验控制,也会难以保证.因此,许多产品样品出来了,大家迟迟看不到批量生产,原因一是有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就是工艺没解决好.
比如我们五十年代就手工敲出了东风小轿车,送到了北京,四十年以后,我们依旧要引进国外轿车生产线和技术.
3.电控系统薄弱
相对这一条,前两条算容易的了,比如军机项目,我们造个飞机能飞,外形与F22一致都可以放个卫星,但这只是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你气动外形先进,结果短腿又短视,还靠地面指挥,拳头也伸不长,在天上除了当靶子,没第二个作用.
相应配套的雷达系统,数据处理和传输系统,四余度操控系统,火控系统,机载武器系统,这些才是要命的东西.而这些,才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也是买也买不来的技术.
这样的例子,大家周围到处都是,外国车好,贵,关键在发动机,发动机关键在活塞在缸套,在曲轴在活塞环,在喷油点火控制系统,
进口车可以终身免拆,而我们不敢保证,材料不敢保证,加工精度不敢保证,表面处理工艺不敢保证,运动部件磨损寿命不敢保证.
这些能否做到,可以,需要钱,需要支持,需要时间,需要多年的试验和数据积累,需要加工设备精度保证.而一般企业,绝不会做这些劳民伤财的事,何况合资外方老板也答应了,用我们的,随时随地便宜提供,你还自己干啥?
因此,我们现在的国产车外形做的一个赛一个,比起国外车,毫不逊色,吉列也能出跑车了,大家有信心吗?
哪天,某个飞机公司说,我们也造F22了,大家有信心吗?
因为落后,所以代价是必须的,我们花大笔银子买SU27,才有了SU27生产线,我们也听到许多这样的消息,通过XX厂努力,攻克了XX关键零部件的加工问题.
可见,即使掏钱买来了全套技术和生产线,外加专家现场指导,我们完全自己掌握也是非常之艰难.
对于飞机气动外形,可以说只要理论验证过,通过了风洞测试,那么这个外形就是合理的.
这几十年,从三角翼到鸭式布局,从进气道位置变来变去,从后掠翼到变后掠翼在到前掠翼,理论非常多,成熟的也很多,也很多是公开的理论,要变成一个具体飞机,同样要过以上几个瓶颈.
我相信,我们的飞机设计师并非抱残守缺,而是有许多制约,才使得许多新结构不能变成现实,同样道理,看到国外某个外形结构与我们类似,马上就断定获得了其技术,这是不正确的.
拿到一张外形图,绝不等于有这架飞机.
对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拿到Y22,B2和金雕几张照片,只要能确定某个周边参照物的大体尺寸,比如一个人,一个标准螺拴,一栋楼,一个汽车,马上绘制出一个精确的外形三视图是很容易的事,这有多大作用呢?
飞机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情况类似,油耗,输出功率,寿命是关键,1000小时大修和300小时大修,大家可以想象在战场上有多大劣势?
涡喷涡扇最关键比的也是材料,风扇材料,转子材料,转子轴承材料,喷嘴材料,燃烧室材料,尾喷口材料,其次才是进气道形状,叶片曲率,燃烧室形状,甚至矢量喷管技术,理论和学术研究,这些花脑浆多花钱少的领域,我们不差,我们人多,我们勤奋.
这几年在基础材料研究方面,在机器制造方面,中国进步总体上比较大,从单一材料到复合材料到表面处理,从摩托车到汽车再到飞机,这几年内发动机领域也会有突破的,毕竟国家重视了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