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项“863”成果携手走向产业化
日前从 我国最大的微生态药品生产基地——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了解到,经过8年的艰苦攻关,在国家“863”计划微生态研究领域全部4个项目的支持下,“阿泰宁”、“宝乐安”等4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态新药正式投产,全面实现了产业化。 它不仅打破了日本酪酸梭菌类微生态药物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还占领了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制高点。东海药业是国家发改委“2004年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中唯一一家微生态制药项目。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微生态学是1977年由德国专家首先提出的一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微生态药物的出现,对改变目前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巨大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据青岛东海药业董事长崔云龙介绍,在我国,75%的慢性腹泻是由于滥用了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紊乱而引起的,而慢性结肠炎、肠癌的患者每年也居高不下。
中国微生态学会会长熊德鑫教授在做了菌群分析实验后认为 ,中国的菌种比日本的长势快,是个难得的好菌种。经大量临床验证,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文号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制剂“阿泰宁”、“宝乐安”,对成人和婴幼儿由于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顽固性腹泻和急慢性肠炎的疗效,超过了日本的同类药品,尤其对抗生素、西药、中药难以奏效的顽固性肠炎和腹泻都有较好的疗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微生物学会会长杨胜利教授说 :“东海药业在微生态领域的研究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列,他们的团队正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专门为微生态产品设厂在中国还是第一家,酪酸梭菌活菌制剂在中国的应用,实现了几代科学家的梦想,困扰国人肠道健康的问题有了解决办法。”有关专家分析认为,酪酸梭菌活菌制剂可使我国慢性肠道疾病患者减少1000万,肠癌患者减少10万以上。目前,国内微生态制品市场规模不到10亿元人民币,而市场潜力应至少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