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市:市场全面出击 称霸已无悬念
与上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业的崛起相比,日本汽车近5年来的表现更加令对手担忧,在全球车市一片哀鸣的背景下,没有谁能够再有力量阻拦日本车入侵自己的领地。
细数日本的全球竞争力,汽车业构筑了其中最核心的内容。由于汽车业涵盖广泛,从制造到销售,从原材料到零部件,2004年日本相关汽车业员工达到491万人,占日本就业人口的8.2%。这意味着,在每12个就业工作人员中,就有一个人从事着与汽车业相关的工作。
2004年,汽车业占日本制造业产值17%,与2001年相比增长3%。以货币计算,当年汽车业产值达到17.084万亿日元,与2001相比增长13.58%。
产值增长的同时,汽车进出口贸易额也在快速增加。2004年,日本汽车业出口连续4年增长,当年出口额达到12.5万亿日元,与2001年相比增加27.58%;2004年,汽车进口也连续4年增长,增长主要来自于零部件与摩托车进口。进口金额达到1.3万亿日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23.59%。
自2001年至2004年,日本汽车生产连续3年增长。2004年,日本共制造汽车1050万辆,与上年相比增长2.2%。乘用车产量增长2.9%,达到870万辆。其中,大中型轿车产量增长8.7%,达到405万辆;小型车产量减少3.7%,达到330万辆;微型车产量却增长5.9%,总量达到137万辆。在商用车中,卡车产量减少0.9%,当年生产173万辆;大客车生产6万辆,减少1%。
2004年,日本新车注册数达到585万辆,同比增长0.4%。新车销量增长,二手车销量却同比下滑。2004年二手车销量为800万辆,与2003年相比下滑2.4%。2004年,日本汽车保有量达到7470万辆。与2003年相比增长0.6%。保有量增长的同时,汽车平均使用时间进一步增加。就不同车型而言,乘用车平均使用寿命为10.97年,卡车使用11.84年,大客车使用14.48年。
从2001年至2004年,日本汽车出口连续3年增长。2004年,日本向海外出口汽车496万辆,与2003年相比增长4.2%。其中乘用车增长3.3%,达到420万辆;卡车与大客车分别出口68.8万辆和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1%和22.5%。汽车整车出口金额达到825亿美元,同比增长9.9%。零部件出口金额达到262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13.3%。
就出口地区而言,与2003年相比,2004年向北美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出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04年,日本向北美地区出口汽车1726465辆,同比减少3.4%,占出口总量的34.8%;向亚洲出口510939辆,同比下降2.5%,占出口总量的10.3%;与此同时,向拉丁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以及中东地区的出口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日本向北美地区出口连续第二年下降。
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日本汽车厂商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日本三大厂商积极谋求在美国、欧洲、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陆开始广泛进入日本汽车厂商的视野,他们纷纷与中国大陆企业成立合资汽车公司。
随着海外生产基地不断增加,日本汽车海外生产量也不断增加,从2001年到2004年的短短4年,海外生产量以年均13%的速度增加。2001年,日本海外生产汽车6288192辆,到2004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为9797551辆,与2001年相比增长55.8%,首次超过国内产量。
由于日本汽车在全球的成功,它的海外扩张速度也在加快。以丰田、日产、本田为首的三大日资汽车公司计划继续增加投资,扩大海外的生产能力。
其中,丰田汽车公司已经拟定了详尽的扩展计划,根据计划,丰田汽车将在2010年之前在北美再建两个装配工厂,并计划在墨西哥再开一家卡车厂。在中国,丰田汽车与中国一汽的合资公司已在建第三工厂,产能将提升到30万辆以上。与广汽集团的合资发动机厂也扩大产能至50万台。
在一系列的扩张、增产后,丰田汽车计划在2006年将产量再提高11%,产销量增加近100万辆,达到920万辆的历史新高,挑战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70年的霸主地位。据预计,2005年通用汽车全球产量为911.5万辆。
日产汽车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它准备2006年在韩国和俄罗斯设立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到2008年将产销量提高到420万辆。
本田汽车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扩大产能的队伍。在将它在中国两个合资公司的产能进一步提高后,2006年本田仅在中国的产能就将达到53万辆。2005年,本田计划在全球产销汽车320万辆,比去年增长8%。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厂商所有这些扩大产能的举动,是在全球汽车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做出的。日本汽车厂对北美、欧洲、亚洲市场的进一步蚕食,将使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作者:管宏业
信息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