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协会催生枣庄“文化衫基地”
2006年初被山东省命名为"全省纺织产业基地"的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用"两根针"织大一件文化衫。如今,它同江西九江、宁波象山、青岛即墨并称全国四大文化衫产地,全区文化衫生产企业已发展到90余家,从业人员3.9万人。2005年,全区文化衫出口总量占山东省文化衫出口总量的3/1,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衫出口城"。
枣庄市市中区的"两根针"分别为民营担保商会和纺织协会两个民间组织。民营担保商会是由市中区工商联合会牵头,在2000年3月成立。它是山东省首家非赢利性的民营担保商会,凡加入担保商会的民营企业,只要注入一定的担保基金后,就可以到指定银行按照"存一贷五"或"存一贷八"的比例贷款。此举解决了民营文化衫出口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资金短缺、贷款难的问题,从而使全区民营文化衫出口企业有了充足的资金做保障。华派服饰有限公司通过民营担保商会,从第一笔30万元贷款开始,已累计贷款1000多万元,使华派服饰有限公司由原来的4个生产车间发展成为现在的下属六个生产厂和一个公司,企业员工已发展到1200余人,年产文化衫1000多万件,出口创汇400多万美元。
枣庄市市中区纺织协会的成立与其发展历史有关。早在1982年,属集体企业的羊毛衫厂、纺织厂纷纷倒闭,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就合伙办起了文化衫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有胆有识的人员又筹集资金办起了自己的企业。民营文化衫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个别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恶性降价、相互"拆台"现象。为此,市中区决策者引导各文化衫出口企业于2002年9月24日成立了纺织协会,让企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如今90多家民营文化衫出口企业形成"航空母舰"开发市场,使全区文化衫产业日趋红火。
"文化衫出口城"品牌的树立,引来了"洋企业"前来投资落户。沙特阿拉伯王国阿尔阿齐兰兄弟公司投资1260万美元,在枣庄经济开发区独资创办了山东海之杰纺织有限公司,年产各类针织成衣420万打,产品全部出口,年可实现产值2.5亿元,创汇3000万美元,可吸纳3000多人就业,成为目前山东省知名的针织服装生产、出口专业化企业之一。
信息来源:新华网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