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丝状元和她的姐妹们
祝晓光,三台县银泰丝绸有限公司永茂丝绸总厂一名普通的缫丝女工,她带领全厂缫丝女工,在工作中开展“争当学习型、技能型员工”活动,学技术、钻业务、当能手,使一大批青年女工成为了生产中的技术骨干。祝晓光本人还荣获2005年全省缫丝技能大赛冠军称号,她以求实、创新、拼搏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祝晓光今年40出头,1980年刚满16岁的她便接父亲的班进了当时的三台县丝绸厂当上了一名缫丝工。刚进厂时,捻丝添丝速度慢,下班后祝晓光跟车间主任要了几颗煮好的蚕茧回家继续练。丝从茧里抽出后,要穿进比针眼还小的磁眼,她就用最小的绣花针在家里练习。练到最后,她竟然在1分钟内能穿10多个磁眼,比“国家标准”还高。为了用同样的蚕茧和在同样的机器上缫出比别人更多的丝来,祝晓光努力学习缫丝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摸索。结果,她的台时产量比平均产量都高,质量也是厂里姐妹中最好的。
2004年祝晓光得知省总工会要举办全省缫丝工技能大赛后,非常兴奋,因为能参加全省、全国的大赛是她一辈子都梦寐以求的事,而此时她已经40岁了,凡是了解缫丝的人都知道,缫丝全靠眼和手,而此时她的眼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为了练好穿磁眼,她下班后每天都要练到深夜,有时半夜起来都要练一下。就这样祝晓光凭借自己超人的付出,从全省数百名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虽然在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却夺取了全省缫丝状元。
老劳动模范、永茂丝绸总厂厂长、全省缫丝工大赛裁判长李一清说,祝晓光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厂里历来重视青工学习和技术练兵是分不开的。她说,以前计划经济的时候,由于是国营企业,厂里的工会工作也开展得相当好,职工的技能比赛从1973年起就形成了制度,每年都要搞厂操作技能运动会,而且车间、班组每周都要搞技术测查,从那时起年年搞,祝晓光年年都参加,而且年年基本上各项成绩都名列前茅。后来,厂里虽然改制了,但厂里抓操作技能培训和比赛却没有中断过,只不过现在的方式方法和从前不一样了,现在更加注重岗位练兵,岗位成才了,把测查的内容浓缩了,把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提炼出来,随时在岗位上进行测查。现在厂里像祝晓光一样的青工有200多名,有40%以上都是省、市、县和厂级操作能手。
这次祝晓光获得全省冠军和全国第七名后,从一名一线女工被破格评为技师,在全厂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带动了厂里青年工人学技术的积极性,许多的一线青年女工都说:没有想到学技术这么有出路,今后我们会更加地刻苦钻研技术,争取早日像祝晓光一样成为优秀的工人技师。
信息来源:四川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