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起集体装修大旗(图)
“装修是件苦活”自从有了这个风传,我在装修之前便开始了一切心理乃至生理的准备,随时等待着一场持久的消耗战,以至于准备过于充分而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记得送走装修验收员后锁门的一刹那,我问了老婆一句:“哟?这就完啦?”
一个干设计的朋友说,装修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累,可不累吗?一装最少个把月,时不时的装修市场来几趟,腿儿都细了还得提防着别让人算计了。当然,据他说也有个别人,比如我,爱装修、爱逛建材市场,觉得把那堆摆放在一起的原本看不出是什么东西的东西搬回去,鼓捣鼓捣,嘿,它就成了家的一部分,这才是生活呢。
我的装修干了半年,时间是长点了,可没办法呀。我的大部分装修时间都用在了案头上,先琢磨着什么风格:纯现代、用好货,看着就有档次,好办还省心省力,呵呵,就是银子不够;纯古典、使名牌,透着文化气息,不错还特有韵味,嘿嘿,还是银子不够;在银子和房子的天平上转来转去之后,还是选出了一条明路,自己买东西,自己找装修队,走中西结合的道路,选便宜的材料,还得环保。
我的原则很清楚:所有人常活动的地方一定要环保,多花点钱也得符合这要求;所有面上的东西一定要漂亮,不一定名牌但要别致;所有看不见的地方一定要便宜,但得结实;所有没实际功能或没太大用处的地方一定不要。
嘴上说的越容易办起来越难,现在我对北京的建材市场可用“门儿清”二字形容,哪家的店特色品多,哪儿的便宜,哪儿卖过假货,哪儿是晚上还营业的,哪家厕所在几层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连老婆都说:“以前你逛商场买东西走两步就累,可现在倒好,比女人还能逛!”有了这些经过货比不知道多少家之后得来的资料,两人开始了认真地算小账,连一盒三块五的钉子都不能错过。
眼见着车上的里程表一圈圈地转,看见省下来的银子越来越多,可装修赤字的箭头还是一股劲地往上升,两口子有点毛,8万块要装180平方米,还必须得符合诸多要求,这到底行不行呀?这可真是“豁出两条小毛腿,说烂一张薄片嘴。银子省了小半叠,还得受过半年罪。”
嘿!正着急上火的时候,老婆来了精神,叫嚷着说:“哎!网上说好多小区都有集体采购装修材料的,要不咱们也组织一下?”有道理呀,跟搞建筑的朋友一打听,据说这“趸买”能有个六七折的优惠呢,夫妻俩小算盘一扒拉,搞掂!就是它啦!集体装修的大旗从此扯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