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童振刚 挥霍Loft里的艺术激情(图)
童振刚的家安在大山子的东边,一个为专门艺术家开放的地方。在我和摄影师抵达后,童振刚便把偌大的一个家扔给了我们,兀自神游布置画展而去。这般性格与其魁伟的身形搭配,丝毫不输于其游牧民族的天性。如此豪情在其画作中,便诞生出多样文化背景交融下的艺术特征:现代综合的浓艳与水墨传统的灰冷,现代艺术的抽象和不平衡与传统艺术的浓与淡、虚与实的水墨笔法对立而统一、幽雅而浓烈、婉约而豪放。这些对比在童振刚权作画室的家里给我留下了鲜活的印象。
家是无限扩大的画室
与其说是家,其实这分明是一个无限扩大化了的画室,近二百平米的上下两层空间,画室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地方,卧室在万般退让后被挤到二楼尽头一个狭长的空间里,里面除了一床、一几便没有太多可以容纳你回忆的物件。



一层的画室是童振刚自法国归来后,用来创作新派画风的画室。平直的线条下,赫然挂着的作品,色彩浓艳,风格介乎表现与抽象之间。其上表现的女性形态温软天然,似水般阴柔,若不是身临其境,实难以想象“她们”出自堂堂1米8几的童振刚之手。苦于表述不出其艺术特点的我,在网上一通搜索后方知,童振刚这时的画风开始凝于色彩而弱于水墨传统笔法。于是画中便难寻水墨恣意游走的笔法,色彩开始夸张其上,笔触仿如油画一般,在积淀中激越看客的无尽想象。这种画风被艺评家定位为后表现主义。一旁的画架和随意散落周围的素描草稿无声地勾勒出童振刚在这创作时浓烈而狂放的姿态……
由一层的画室出来,一架钢梯依墙曲折而上,一段依梯子走势渐而上的水波似的墙面与衬底的红砖墙的自然肌理不经修饰地吻合在一起,上面搭配着几幅水墨侍女,其实是在告知你,楼上是主人的又一个创作天地,不过这里的创作风格是婉约而幽雅的。
二楼的画室,通透,简约。一张用于水墨绘画的长案,缀满了平常作画时透下的墨色,远远地看,竟似一幅作品一般,久久的耐看。画案旁边,偌大的窗户外是一片萋萋艾艾的草丛和一个飘满绿色的水塘,虽未经打理却和谐天然。可以想象夏夜临窗,于此窗前便能听到池畔蛙鸣。视线越过池塘后还能延伸到很远,于是便读到了童振刚画中自然不自然写意的这份清幽和天然。
开放式的交流空间



创作以外,童振刚最喜与朋友们把酒对酎,识得童振刚的人,都知他待朋友是至情至真的性情中人,所以童振刚的朋友很多,画画的、作展览的、搞前卫艺术的、还有慕名而来看画的都是他乐于交流的对象。为了关照这层心境,童振刚将一层的前半部分近二分之一的地方开放为聊天、看画、聊画的专属空间。火红的沙发和同样火褐的墙为这块空间注入了火一样的表情,一如主人的豁达。沙发背后宽大的落地格窗,即便躺在其上也能惬意地看到傍晚的最后一抹夕阳。一旁红砖垒砌的壁炉是设计用来烧烤的,生于新疆的他,烧烤仍是最爱的口味。
作画以外,童振刚最得意的就是在炭火的映衬下与朋友们在一起聊创作思路、筹划展览和思考一些艺术先锋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