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铜版纸市场博弈谁是赢家
国内铜版纸市场博弈谁是赢家
近一个阶段,只要观看国内铜版纸市场价格指数趋势图,就会得出明确的结论——铜版纸市场博弈结果已经水落石出。
早在今年4月,在铜版纸价格节节攀升阶段,本刊记者采访纸业专家郭永新后,就曾发表文章,及时向企业发出“铜版纸价格大幅上涨,是演绎价格博弈,警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警示。到了5月中旬,专家的预测得到应验,铜版纸价格开始跳水,跌势不止。而今,价格跌幅每吨高达1000多元,预测成为事实——
前瞻理念揭示市场博弈
今年4月初,在我国铜版纸市场,一些企业以释放成本压力为由,与市场频频擦出火花,点燃了纸价的兴奋点。这使得铜版纸价格节节攀升,保守估计,与年初相比,至少涨了1000元,涨幅之大,近年罕见。
当时,铜版纸涨价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下一步还会不会涨?两种观点适时浮出水面。一种观点认为,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能大幅上涨;而另外一种观点则泼冷水——纸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一时间,企业陷入市场迷局。
记者及时采访了纸业专家郭永新,并于2004年4月8日在登出《纸市场演绎价格博弈》的文章,向企业发出“铜版纸价格大幅上涨,是演绎价格博弈,警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警示,提示企业该出手时则出手,不能期望高价位卖出。一些企业和经销商看了本报的文章,没有跟风囤货,及时出货,避免了损失。
而到了5月中旬,专家的预测得到应验,铜版纸价格开始跳水。至5月底,铜版纸价格跌势不止。本刊记者及时采写了《铜版纸将陷入供大于求尴尬境地》一文,提示企业“铜版纸将步新闻纸的后尘,进行极其惨烈的竞争,铜版纸的价格下跌是不言而喻的。”
而今,回过头来看铜版纸市场,也就是四五个月的时间,市场价格每吨落差高达1000多元。这种价格的大幅“跳水”,不能不说明中国铜版纸市场演绎价格博弈。
目光短浅者败走市场
铜版纸市场价格从2003年底开始上扬,到2004年4、5月达到高峰,而后,急转直下,其实是演绎市场博弈。这期间,高明者似乎看透了周边环境深层次的东西,而在4、5月份及时出货。而有相当多的人被涨声喊晕了,攥在手里的货迟迟不出手,等待更高的卖价。结果,铜版纸价格急转直下,使得这些企业损失惨重。这些企业输在目光短浅。纸业专家郭永新的比喻很恰当:“至少现在,很多人是熟知过去,很少有人能预测未来,很多人看到了才相信,很少人相信了才看到。”他认为,造纸企业需要深层次的市场战略。
按照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人为炒作的价格高点是站不住脚的,最终会回复到合理的价位。铜版纸市场博弈造成的价格大起大落,恰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些业内人士对5月中旬后的行情大跌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贷收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使消费增长平稳,物价见顶,也使此前某些行业出现的盲目投资、过度竞争得到遏止。在铜版纸市场上也有所反应,而一些大盘商更是乘势大量低价抛售产品,造成市场混乱。
对此,上海建发实业公司的陈洁认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竞争。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下,大型造纸企业要做大做强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应该看到,国内部分造纸企业那种各自为战、重复研发、重复建设、内部竞争、相互压价的情况对国内的铜版纸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市场经营中的许多弊端显现出来。如何去除经营中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规范市场运作,为中国的铜版纸市场探索一条更新更快的发展之路,看来有很多工作要做。
企业需配备市场望远镜
在这次市场博弈中,赢家也是有的,他们赢在目光长远。一些外资和大型企业在此次价格狂潮中采取了冷静旁观的态度。这些企业在铜版纸市场价格疯涨时,采取了稳步小幅提价的方式,在跌势时,也较有理性。这些企业以产品的优良品质以及市场的稳定发展,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使业务保持良性循环。
郭永新意味深长地说,国内企业应该认真总结这次市场博弈带来的经验和教训。比如,目前,相当多的国内企业往往只注重国内市场的行情,而忽略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最近,一家国际纸业巨头在欧洲上马了年产能为数十万吨的超级压光纸项目。在国内企业看来,由于国内没有大规模生产超级压光纸,所以国外的超级压光纸项目对国内没有影响。但实际上,由于超级压光纸对低定量涂布纸和新闻纸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势必对当地的这两个纸种产生影响。这样,欧洲的新闻纸和低定量涂布纸在当地卖不出好价钱的情况下,就会加大对中国等市场的出口。而中国市场进口新闻纸和低定量涂布纸的增加,就会影响到国内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利润。
国外数十万吨超级压光纸项目在欧洲上马,许多中国企业看到了,却没有反应,没有向深层次去探索,没有看到人家对咱们形成的间接影响。这正是国内企业目光短浅的表现。企业应该配备市场望远镜,预测市场风险和机遇,及时采取措施,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