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古韵:清宫的柜槅(附图)
家居古韵:清宫的柜槅(附图)
时间:2005-2-24

紫檀描金多宝槅每件均横87厘米,纵35厘米,通高161厘米,采用木质髹漆加描金彩绘法。分上下两部分,共分七空,高低错落,设计精妙,槅内可置大小珍玩十尊,上层右侧设板门两扇,镀金铜饰件,隔板镂孔,各不相同。两山或饰开光洞,或镶镂空券口。后背板及柜门上饰以金漆彩绘山水风景图。框架描金锦纹及拐子纹。其余各部均满饰描金花卉蝙蝠及皮球花,此槅最大的新奇之处在于装饰其上的各类皮球花虽多达三百有余,却无一相同,各具特色。
柜槅,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储放物品的容器,依其形制又分为架槅和多宝槅,“架槅”,有人又称其为“书槅”,因为此类容器古时多为大户书香门第之家储放书籍之用,其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取横板将空间分隔成若干层,层板左右或设栏杆,或安券口,或安圈口;有的隔层四面全敞,有的则是在后面还设有背板,其式样多变,不拘一格。横板之上,既可放置书籍,亦可兼放它物点缀,随易而摆。
多宝槅,是储藏宝物的容器,它是我国古代居室内部重要的陈设家具。多宝槅是清代才大量出现的新型家具,是在明代架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体上来讲,明代架槅造型比较简单,给人以质朴之感。如图所示的黄花梨十字栏杆架槅就属此例。
清初,著名戏剧家李笠翁(即李渔)在他的那本《闲情偶寄》的书里提到桌子要多设抽屉,橱柜要多设隔板和抽屉,对清式家具风格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清代中期以后,一种用横、竖板(此种竖板又称为“立墙”)将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高低不等、大小有别的柜槅大量出现,这种槅子的前后左右做成不同形状的开光,内部空间之间分隔巧妙,设计得错落有致,因它与明代的架槅趣味大异,称为“多宝槅”。
由于多宝槅为摆放贵重物品之用,故大部分见于宫廷或民间所谓“大户人家”中,普通老百姓家庭很难看到。从流传下来的多宝槅来看,这种器物的形式富于变化,其尺寸大小亦不一致,大者可与储物柜尺寸相当;小者高度不及一尺,常设于床榻之上,里面摆上小件珍玩以供把玩。
文/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周京南
黄花梨十字栏杆架槅:此架槅宽100厘米,进深50.4厘米,通高198厘米,通体以颜色清新淡雅的黄花梨木制成。此架槅主体构件采用方材,架槅共分四层,均为四面全敞式,每一层的左、右、后三面设十字纹矮栏杆,栏杆用短材攒斗成十字和空心十字相间的纹样,第二层横板下设有两个抽屉,抽屉面光素,与腿及横档齐平,屉面设白铜吊牌,是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