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兴衰史的国宝流亡68年后终归国
4月19日6时30分,一架载着阿克苏姆方尖碑的运输机从意大利飞抵埃塞俄比亚的阿克苏姆机场,当地政府邀请了社会各界名流到机场迎接,阿克苏姆人民则身着盛装,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地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
埃塞俄比亚的方尖碑
石碑来历不简单
阿克苏姆方尖碑是埃塞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公元前6世纪,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兴起了一个影响很大的贸易帝国,即著名的阿克苏姆王国。阿克苏姆王国第74代国王兰巴曾建造了66座独石方尖碑。
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些石碑很可能是阿克苏姆国王及其他重要人物的墓碑。可以说阿克苏姆的方尖碑群反映了阿克苏姆王国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是王国兴衰的历史见证。今天,在埃塞的提格雷州仍然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方尖碑,这些碑雕刻精美、外形壮观,最高的一座方尖碑有28米,目前已坍塌,而刚刚回到埃塞俄比亚的这块方尖碑高24米,高度列居第二位。
回归历程不容易
1935年,墨索里尼统领的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1937年,为了庆祝自己上台15周年,墨索里尼命令军队将这块方尖碑切成三块用船运回意大利。二战结束后,意大利于1947年与埃塞签订协议,同意归还方尖碑。但由于种种原因,协议一直没有兑现。意大利政府一位官员甚至声称,因为这座石碑已经在罗马“住”了60多年,因此已经成为了当地“自然的公民”。此言一出,立刻在埃塞引起了轩然大波,埃塞人民随即掀起了更大规模的索要国宝行动,并自发成立了“阿克苏姆方尖碑归还问题委员会”,与意大利政府展开了长期艰苦的外交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