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珍珠业现状
二十世纪早期,日本面条商御木本幸吉发现珍珠蚝可以培殖珍珠的秘密。他对我国广西合浦珍珠生长情况十分了解,于是他利用合浦珠蚝去养殖日本的海水珍珠,终于1905年成功的养殖成世界上第一颗圆形珍珠,一时轰动世界,御氏也就成了“珍珠王”。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日本海水珍珠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1920年,日本开始养殖淡水珍珠,选择在琵琶湖(Lake Bewa)沿岸,用珍珠母蚌,将其切碎,以极不规则的蚌内混杂物作为插核材料。植入需要养殖淡水珍珠蚌体内,虽然获得成功,但所产珍珠的品质欠佳。自然销路也不会太好。
1940年,日本养殖者总结前期养殖淡水珍珠的经验教训,摒弃用切碎的珠母蚌做核的办法,改用外套膜做核,植入珍珠蚌母体内获得成功,于是淡水珍珠养殖业发展很快,一日千里,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珍珠业获得史无前例的发展,年产珍珠数十吨,成为世界上生产珍珠最多的国家。
1960年-1970年,是日本珍珠业最辉煌时期,珍珠业发展达到了顶峰,其年产量达百吨以上,最高年产量竟过120吨以上;七十年代,年产珍珠量80-100吨;八十年代,年产量60-80吨;九十年代初期,年产量60-70吨,1994年-1995年,日本珍珠业产生巨大滑坡。集中表现在天灾人祸上,诸如海水与淡水污染;1994年日本神户发生强烈地震;密集养殖珍珠带来的灾难等导致珍珠母大量死亡。统计表明,在总数近2亿只珠贝中,大约有9000万只或占总数近二分之一的珠母贝死亡,造成珍珠品质下降,产量严重下跌,1993年海水珍珠产量约70吨,1995年产量减为56吨,减少约22%,1996年约为42吨,1997年仅约30吨;1998年产量约20余吨。同样淡水珍珠也受到严重挫折,平常年产量为一二十吨,大约为日本珍珠总产量五分之四或占总产量的20%,如今淡水珠年产量不足一吨,天灾人祸造成日本珍珠市场严重萎缩,近两年来已有323家珍珠企业倒闭,使日本珍珠业遭受严重挫折。
尽管日本珍珠业遭到史无前例的困难,然而目前就其海水珍珠产量来说,仍然居世界首位,不仅产量大,且品质优良,仍然受世界人民喜爱。多少年来阿科雅珍珠一直保持美好的声誉和最昂贵的价值。例如1989年5-7mm珍珠,其出口价每克8美元,1990年每克10美元,1991年-1993年,继续上涨,大致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1994年-1995年,出现了波折,6mm珠每克8美元左右,7mm珠每克约12美元,8mm珠每克约18美元。1996年阿科雅珍珠价格有了明显回升。6mm珠,每克12-17美元,7mm珠每克18-22美元;8mm珠每克50美元左右。1997年阿科雅珍珠价格又上升了一个台阶:6mm珠每克20-25美元;7mm珠每克约30美元;8mm珠每克约60美元。1998年,阿科雅珍珠的价格仍然保持这个水平。根据美国珍珠商贸人员预测,1999年,日本海水珍珠由于产量逐渐降低,其销售价格将比往年提高10-15%。
日本对珍珠的进口与出口仍然是欣欣向荣的,无论进口或出口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或者说珍珠的进口量居世界首位。并且进出口珍珠的类型或种类多,包括淡水珠、海水珠、白蝶贝珠、黑蝶贝珠以及半边珠等。七十年代,我国淡水珠进入批量生产不久,产量不足百吨,其中的60-70%出口日本。直至今天,我国淡水珠、包括海水珠仍然大幅度出口日本,这是由于中国劳力众多且价廉;中国养殖场地辽阔,珍珠尤其淡水珠产量甚大且价格低廉,日本进口我国产的珍珠非常有利可图,日本还大量进口白色和黑色南洋珍珠以及半边珍珠等,近年白色南洋珠年产量约2吨多,黑色南洋珠约6吨左右,其中一半或一半多出口日本。日本进口这些珍珠后,充分利用它世界领先的加工技术进行加工后再出口(详见下表):
日本珍珠出口情况简表
年份 出口量(吨) 出口金额(亿美元)
1989 46 3.6
1990 38 3.4
1991 31 3.6
1992 31 3.6
1993 30 2.8
1994 30 4.4
1995 22 5.4
1996 27 9.0
日本进口珍珠经自己加工后主要出口瑞典、瑞士、香港、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西班牙、比利时、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等。
由于日本珍珠加工技术先进,许多国家和地区派专业人员去日本学习,还有不少国家把珍珠原料送到日本加工,或请日本技工来本国、本地区承担珍珠加工业务,被日本人赚去大量的加工费用。这也是日本在珍珠业上的一大笔收入。
以往在日本加工漂白珍珠的最低费用是每公斤500美元左右。
日本科技人员向来重视对珍珠养殖技术的研究试验,富有顽强的钻研精神。九十年代以来,日本不断地对珍珠养殖技术进行研究试验工作,企图获得具有高价格的新品种,以增加经济收益。首先利用市场较为滞销的米粒珠作为珠核,植入贝体内获得成功,虽然插入的珠核形状不规则,一般是米形的。然而养殖出的珍珠却多半是近圆形的,并且颗粒较大,一般接近10mm。由于此项工作限于局部范围,养殖出的珍珠量不多,经济效益不明显。
日本还利用本国珍珠蚌与中国珍珠蚌杂交后产生的新珍珠蚌,并利用来自美国的淡水贝壳磨成珠核,养殖出新的插核珍珠品种。其颜色为浅红色-粉红色。颗粒直径10-15mm,近似于南洋珍珠,每串珠链的价格为7000美元。由于尚未批量生产这种珍珠,还看不出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日本珍珠业中的技术革命不可否认会增加珍珠产量和品种,然而,必竟是很有限的。因此仍然采取发挥其先进的加工技术的作用,进口更多的珍珠,经过加工后再推销出去。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是日本发展珍珠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