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繁殖 理光广角机R4、R40对比评测


从经济学角度上说,市场细分是市场发展成熟的必然趋势,在经过近年高速发展后,DC市场的细分也已经到达一个惊人的地步,你时常可以见到几乎一模一样的机器,型号相差无几,几个零碎的、莫名其妙的参数差异让其拉开几百上千不等的价格差异。虽然细分的初衷是让用户的钱用到刀刃上,不过过度细分也让初学者如坠云雾。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种细分的一个典型:理光R4、R40,同样的广角-长焦全能机型,同样的造型、同样的2.5"屏幕,你是否已经看中其中一台,可另外一台也不错啊……
理光R系列以广角见长,R1、R2系列都可称得上一代名机,而R4的前身R3更是开创一代广角长焦机型,镜头焦距变成等效28-200mm,兼顾广角、长焦,外加CCD防抖动,一时风头无两。R3推出后不久,理光推出R3的简化版本R30,镜头焦距变成等效28-160mm,去掉了CCD防抖动,价格便宜几百块。而R4、R40就分别是R3、R30的直接后继机型,除了增加CCD像素、LCD像素外,其余参数完全一致。

左R40,右R4

左R40,右R4

R4的前身,R3更多样张对比


R4R40


R4R40


R4R40


R4R40总结
R4
设计3分,完全照搬R系列的外观设计,没有什么创新。
手感4分,由于倾斜机身的设计,R4的握持手感还是不错的。
功能4分,功能强大,不但具备广角,同时也有长焦,微距也相当出色,还具备光学防抖,唯一的缺陷就是短片能力太弱,闪光灯弱。
便携4分,能把7倍多的变焦镜头装在这么小的一个机身上已经非常不易了,携带很方便。
电池3.5分,中规中矩,比较耐用。
操作3.5分,菜单简单明了,按键手感比较好。
画质3.5分,颜色比较鲜艳,画面有一定的颗粒感,高感光度时效果不理想。
性能3.5分,反应迅速,继承了理光一贯的传统,但变焦对焦声音巨大,会在一定的场合不方便。
R40
设计3分,和R4几乎一样,就是颜色稍微好看了一些,为香槟黄色。
手感4分,握持感和R4一样,拍摄时比较稳定。
功能3.5分,具备广角和中焦,焦段很常用,微距功能很强,具备长焦微距功能,但短片功能很弱。
便携4分,携带比较方便。
电池4分,由于没有光学防抖,所以续航力比R4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操作3.5分,菜单简单明了,按键手感比较好。
画质3.5分,颜色比较鲜艳,画面有一定的颗粒感,高感光度时效果不理想,这一点和R4基本一样。
性能3.5分,反应迅速,但和R4一样,变焦对焦声音巨大。
在测试R4/R40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蹩脚的电源键、防抖开关的设计;逆光时AE BUG;闪光灯功率太弱;短片能力欠佳;变焦对焦声音巨大;长焦微距对焦缓慢等,但R4和R40还是有很多亮点,比如28mm广角拍摄;有很大的变焦比;R4具备优秀的防抖能力;良好的噪点控制能力;较强的续航力。而最重要的是,它们的价格相对比较低廉,R4为2600元,而R40则只有2300元。
而至于R4和R40之间,其实是没有什么明确界限的,绝大多数功能都是一样的,多出来的40cm焦距可以忽略,而剩下的唯一差别就是是否具备防抖功能了,相对而言,R4更加划算一些,毕竟防抖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长焦端的使用频率。R40相对而言则稍嫌平庸,与其它品牌的家用机相比就剩下了一个广角优势和大变焦比而已。
总的来说,R4和R40是两部特点鲜明的相机,缺点众多,但亮点也不少,算是两部比较有性格的机器了。参数表
感光器件
CCD
CCD
感光器件尺寸
1/2.5英寸
1/2.5英寸
最大像素数(万个)
618
618
有效像素数(万个)
604
604
最高分辨率(像素)
2816×2112
2816×2112
图像分辨率(像素)
2816×2112、2784×1856、2048×1536、1280×960、640×480
2816×2112、2784×1856、2048×1536、1280×960、640×480
光学变焦倍数
7.1
5.7
数字变焦倍数
3.6
3.6
显示屏尺寸(英寸)
2.5
2.5
显示屏类型
2.5英寸透明非晶质硅TFT LCD(约153,000像素)
2.5英寸透明非晶质硅TFT LCD(约153,000像素)
特殊功能
与直接打印的行业标准─PictBridge 兼容
与直接打印的行业标准─PictBridge 兼容
兼容操作系统
Windows 98SE/Me/2000/XP;Mac OS 9/OS X 10.2 -10.3.5
Windows 98SE/Me/2000/XP;Mac OS 9/OS X 10.2 -10.3.5
上市时间
2006年03月
2006年03月
相当于35mm镜头尺寸
28mm-200mm
28mm-160mm
广角镜头
支持
支持
镜头性能
f=4.6-33mm
f=4.6-26.4mm
对焦范围
30cm-无限远(广角),100cm-无限远(长角)
约0.3m-∞(广角),约0.84m-∞(望远)
近拍距离
广角:约0.01m,远摄:约0.14m
约0.01m(广角),约0.08m(远摄)
光圈范围
F3.3-F4.8
F3.3-F4.8
快门类型
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
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
快门速度
静态:8、4、2、1~1/2,000秒;短片:1/30~1/2,000秒
静态:8、4、2、1~1/2,000秒;短片:1/30~1/2,000秒
等效感光度
自动/ISO 64/100/200/400/800
自动/ISO 64/100/200/400/800
曝光模式
程式自动曝光
程式自动曝光
曝光补偿
手动调校曝光补偿:±2.0 EV 每级1/3EV可调;自动包围式曝光:自动包围式曝光(-0.5 EV、±0、+0.5 EV)
手动调校曝光补偿:±2.0 EV 每级1/3EV可调;自动包围式曝光:自动包围式曝光(-0.5 EV、±0、+0.5 EV)
数据接口类型
USB 1.1
USB 1.1
闪光灯
自动、减轻红眼程度、强制闪光、慢速同步、关闭
自动、减轻红眼程度、强制闪光、慢速同步、关闭
闪光灯距离
0.2-2.4m(W)/0.14-1.8m(T)
0.2-2.4m(W)/0.14-1.8m(T)
外接闪光灯
不支持
不支持
白平衡调节
自动/固定(日光、阴暗、钨丝灯、钨丝灯2、光管、一按设定)
自动/固定(日光、阴暗、钨丝灯、钨丝灯2、光管、一按设定)
防抖功能
支持
支持
连拍功能
支持
支持
自拍功能
支持 10秒或2秒延时
支持 10秒或2秒延时
遥控功能
不支持
不支持
对焦方式
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固定对焦(瞬时)、∞(包括自动对焦辅助灯)
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固定对焦(瞬时)、∞(包括自动对焦辅助灯)
视频输出
支持
支持
短片拍摄功能
320×240(每秒30格,每秒15格);160×120(每秒30格,每秒15格)
320×240(每秒30格,每秒15格);160×120(每秒30格,每秒15格)
MPEG-4视频录制
不支持
不支持
录音功能
支持
支持
菜单语言
日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中文简体、中文繁体、韩语
日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中文简体、中文繁体、韩语
场景模式
肖像、运动、远景、夜景、文字、高感光度、 变焦微距
肖像、运动、远景、夜景、文字、高感光度、 变焦微距
测光方式
TTL-CCD测光系统:多重(256区),中央偏重测光,单点测光
TTL-CCD测光系统:多重(256区),中央偏重测光,单点测光
存储介质
SD卡、MMC卡
SD卡、MMC卡
随机存储卡容量(MB)
26MB
26MB
图像格式
静态:JPEG(Exif 2.21版)符合DCF;文字:TIFF(MMR 系统 ITU-T.6);短片:AVI(符合公开DML活动JPEG格式)
静态:JPEG(Exif 2.21版)符合DCF;文字:TIFF(MMR 系统 ITU-T.6);短片:AVI(符合公开DML活动JPEG格式)
电池类型
可充电电池DB-60(可选配aa碱性电池,aa镍电池,镍氢电池,氢氧化镍干电池)
可充电电池DB-60(可选配aa碱性电池,aa镍电池,镍氢电池,氢氧化镍干电池)
电源使用时间
约330张图像
约350张图像
附带软件
驱动程序,图象编辑软件
驱动程序,图象编辑软件
附件
USB连接线、AV连接线、CD-ROM、充电电池、充电器、手带、使用说明书、软件光盘、保修卡
USB连接线、AV连接线、CD-ROM、充电电池、充电器、手带、使用说明书、软件光盘、保修卡
颜色
银、黑
银、黑
重量(g)
135
135
体积(mm)
95×53×26
95×53×26外观
R4和R40的外观完全一样(和R3/R30也一样),机身略微弯折,厚度比较大,机身长宽比不是很大,不像GX8那样苗条。正面被一个硕大的镜头覆盖,外有保护圈保护,背面2.5寸的LCD还是比较体面的,所有的按键都布置在右侧。前后面板是由一个金属条连接而成,上面体现了R4和R40外观上唯一的差别:R4的快门旁边还有一个防抖按钮而R40没有。做工方面,整体来说还不错,但是电源的处理就太随便了,不像其它一些机型,电源键中央是使用一透明盖,内有发光二极管的设计,而是简单的在电源键中间凹下去的部分涂了一块绿油漆,而且油漆涂的也不规范,边缘还有毛刺现象。






R4和R40的外观设计还是非常的传统,没有丝毫的越界,属于标准的家用机,时尚元素并不突出,做工属于中等水平,有些细节地方的做工还不让人满意。由于两部机的细节设计完全一样,所以下面的细节设计就只按照一台机进行介绍。

两部机外观上唯一的差别
闪光灯
R4/R40的闪光灯在机身正面的左上角,这个位置在握机的时候容易挡住,在使用闪光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而且,它的闪灯功率很弱,如果用ISO64,只能达到下面的效果,只有在AUTO ISO的时候,才能比较理想。不过,闪光灯弱的好处是可以进行长焦微距闪光,这是其它DC所不具备的能力。
镜头
两部机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镜头了,R4镜头的等效焦距是28mm-200mm,最大光圈F3.3-F4.8;R40的等效焦距是28mm-160mm,最大光圈同样是F3.3-F4.8。而长焦端40mm到底差多远呢?请看下面的样张。可以看到,40mm的焦距差距并不是很明显。

两部机的镜头都是很巨大,相当漂亮

两部机的LCD规格一样,都是15万像素2.5英寸半透明非晶硅TFT LCD,它的可视角度属于中等水平,大概有150度左右,显示效果还不错,颜色鲜艳饱和,细节也比较丰富。不过,在对比较暗的地方取景的时候,LCD会显示出比较多的杂讯。
接口存储卡和电池
两部机的接口都是暴露在外面的,时间长了很容易进尘,有一点比较奇怪是,R4连接电脑无需驱动,而R40就不行,提示无法识别硬件,我想这是两部机的另外一个差别所在了吧。

裸露在外面的接口
存储卡舱和电池舱都位于机身下面,外有一连接非常松散的塑料盖保护,这个盖子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脆弱了,容易断掉。电池的容量为1150mAh,续航力还不错,拍摄时R4打开防抖,可以拍摄245张,而R40也拍摄了282张,续航力都不错。

位于机底部的存储卡电池舱机顶按键
机身顶部的按键非常少,只有电源键和快门键,电源键与机身相平,不会出现误开机,而快门为长条装的椭圆形,手感比较舒适,而且,由于机身并非普通的平板构造,而是有一个弧度,因此握持感还不错。当然,R4还多出来一个防抖开关,这个开关设计的不太科学,那么小,还是与机身相平的,按半天才能按到,很不方便,不过还好,防抖都是一直打开的,这个按键的使用机会也不是很大。

机身顶部按键

顶部十分简洁,伸出后的镜头十分夸张
背面按键

背面按键中规中矩
背面的按键全部布置在右侧,布局很传统,但还是有一些新意,它的变焦杆设计的就很好,突出于机身并且有个内切的弧度,拇指放上去很舒服。其它按键整体来说手感还不错,就是方向键有些硬。它的ADJ按键还是有些特色的,可以自己定义经常更改的参数,可以更快的更改参数而不用进入菜单。

握持还比较舒适的画质
感光度对比
从下面的对比图可以看出,两部机的噪点都是处于同一水平的,噪点控制能力比较好,ISO400完全可以使用,不过ISO800的噪点就太大了,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使用ISO800。

原图


R4 ISO64R40 ISO64


R4 ISO100R40 ISO100


R4 ISO200R40 ISO200


R4 ISO400R40 ISO400


R4 ISO800R40 ISO800白平衡对比
在室外光线下,R4和R40的白平衡都比较准确,但在室内钨丝灯光源下,自动白平衡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略微偏向洋红色。其它颜色的白平衡还是比较准确的。

R4和R40的逆光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会“溢出”,下面两张照片拍摄于中午,实际应该是第一副图的样子(为了能拍摄到第一副图,我不得不另选时间,不会让R4和R40测光失败),但照出来R4就出现了很诡异的色彩,而R40则完全测光失败。我觉得这是R4和R40的BUG,今后的软件应当予以纠正。大家可以点击小图查看原图,其参数十分特别,都是1/13秒。


太阳被遮住时R4拍摄太阳被遮住时R40拍摄


太阳暴露时R4拍摄太阳暴露出来时R40拍摄
闪光灯对比
R4和R40的闪光灯实在是太弱了,使用ISO64时,连我们狭小的实验室都不能照亮,必须的自动ISO才行。


R4 ISO64R40 ISO64


R4 AUTO ISOR40 AUTO ISO
微距闪光对比
其实R4/R40并不像GX8那样真正具备微距闪光的功能,但是由于它的闪光灯功率很弱,而长焦端微距又很强,所以实现长焦端的微距闪光还是可以的。从下面的样张可以看到,虽然R4是200mm端的微距,而R40只有160mm,但R4仍旧有些过曝,R40曝光控制良好。同时,两部机长焦端的放大率基本一样。


R4R40
镜头变形对比
虽然焦距差一点点,但实际上两只镜头的素质是差不多的,在镜头变形上的表现基本一致:广角端的桶形变形比较轻微,中焦有轻微的枕型变形,而长焦端基本没有变形。

R4和R40的紫边控制都差不多,R4略微偏紫一点,R40略微偏兰一点,属于中等水平,可以看到,反差巨大地方还是显一点点紫边的。


R4R40


R4局部截图R40局部截图
防抖功能
R4比R40多出来一个防抖功能,这个防抖功能和佳能尼康松下他们比起来如何呢?从样张来看,效果还不错,拍摄时,使用25W台灯做照明,长焦端微距拍摄,1/15秒快门速度,姿势为双手持机,手臂悬空。可以看到,打开防抖和关闭防抖的差别非常明显。


防抖关防抖开


截图截图
长焦端对焦
在以前R3的时候,长焦端对焦经常失误,就是在光线不好的时候,虽然对焦框已经变成绿色的了,但把照片LOAD出来一看,发觉焦点根本就不在被摄物上,并且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后来R3推出固件升级后才有好转。到了R4和R40这种现象终于被克服,无论是普通的长焦还是微距长焦,都能准确的合焦。


R4长焦微距(开闪光)R40长焦微距(开闪光)
短片对比
两部机的短片功能都很弱,只能拍摄320×240的短片,在640×480横行的今天,R4/R40这个可怜的分辩率无法满足家庭的需要。点击这里下载短片(R4 R40)性能
R4
R40
开机速度
1.1秒
1.1秒
关机速度
0.9秒
0.9秒
变焦速度
1.8秒
1.6秒
广角端对焦速度
约0.3秒
约0.3秒
长焦端对焦速度
约0.7秒
约0.7秒
拍摄间隔
约0.5秒
约0.5秒
快门时滞
约0.1秒
约0.1秒
浏览间隔
约0.4秒
约0.4秒
两部机的性能几乎一样,性能还是比较理想的,不过,有个很郁闷的问题,就是变焦和对焦的声音都非常恐怖,如果把其它DC的声音比做普通汽车的声音,那么R4/R40基本就是卡车的声音了,不是一般的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