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菜鸟购买2500元价位DC之亲身体会
首先对自己要购买什么样的机器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花多少银子,需要哪些功能,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能全听媒体宣传之类的摆布。要知道,买了之后后悔的话,掏出去的银子可是自己的。

购买之前详细调查研究,决定买的这款机器的特性、优缺点、价格走势等等,选择合适的时机出手。关于性能方面,最好上专门论坛看看色友们的使用心得,当然像我一样能借到实机试用是最好不过。
市场里鱼龙混杂,眼睛要睁大了,莫要被JS欺骗,买到返修机之类的货色。价格是一个很大的考虑因素,但是绝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自己权衡清楚。此外对机器质量的鉴别,自己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是当然,最好有懂行的朋友陪同。由于是数字化的高端产品,难免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在购买的时候极为小心,面面俱到。首先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购买一般商品差不多,看看包装是否完好;说明书、附件(电池、连线、电源适配器等等)是否齐全;机身有没有指纹、划痕;所有轻触按键是否灵敏度高有弹性;等等。接下来就是购买数码相机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先检查LCD是否有坏点。所谓坏点就是颜色显示不正常,或根本没有显示的象素点。不要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LCD是比较脆弱的东西,要求的生产环境和制造工艺也比较高,出现坏点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的在挑选的时候就一定要小心,不然买回去可别哭鼻子哦,呵呵。查看LCD有没有坏点的方法很简单:找一个面积稍大一点的纯黑色物品(纸张、衣服什么的都可以),用相机对准它,看看LCD有没有除了黑色以外的颜色。如果有,恭喜你中奖了,赶快去换一台吧。同样在纯白的情况下看看有没有其它的颜色。如果都没有,就可以继续检查下一部分了。
镜头对焦的时间也很重要。很多好的照片都是在抓拍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对焦的时间慢,很多精彩的镜头就都被挫过去了,所以对焦时间的长短也很重要,而且虽然是同一款机型,对焦时间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不过在进行这项检查的时候,没有什么依据可行,只有完全凭感觉,所以一定要多找几台机器,这样就可以感觉出来了。
对于大部分初学者而言,2500左右的机器是首选。这个价位一般都是全自动的机器,象素在500万到600万,一般都带有3X的光学变焦,适合大部分初学者。因为第一次买DC的网友大部分都不具备摄影知识(至少我认识的都大多是这样)买全手动什么的。一大堆功能根本用不上,手动形同虚设。一个成熟的购买者不会选择拥有太多自己不需要的功能的机器。每一个多出来的功能都是要成本的,如果这些功能自己不用或用得很少,那不是浪费自己的钱嘛。下面我就给各位新手推荐几款我认为性价比比较高的傻瓜DC吧。松下的FX系列是目前比较热门的卡片机。在这个系列中,我们目前能在市面上看到的一般是FX8和FX9,至于FX7这个机型,在很多地方已经缺货。而在FX8和FX9这2款机型上,由于FX9的价格一直高倨不小,和FX8在功能上又没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自然是把这次的推荐机型目光放在了FX8上。而松下的光学防抖系统在FX7上就已经比较成熟,所以,我们对于这个卖点也是比较放心的。
(松下 PANASONIC DMC-FX8 :最低报价:2000、选购指南、网上购买、产品详细参数)

外观上,FX8并没有什么大的改进,只是机顶面板更加圆滑,但轻薄的机身并没有因为电池容量的扩充而增肥,加上电池和存储卡,重量只有115克,同样有银色、黑色、蓝色和粉红四种颜色可供选择。我最喜欢黑色的FX8,因为现在市面上很多电子产品都是银色为主,虽然时尚许多,但是反而没有了原来的那份个性的色彩了。黑色的FX8拿在手里很有种专业的感觉,即使他是卡片机!虽然算不上很纤薄,但是确实已经很小了,要是再小可能会影响操作的手感了。
松下FX8延续了FX7上大部分性能指标,使用莱卡6组7片3倍光学变焦VARIO-ELMARIT镜头,其中包括三片非球面镜片,等效焦距35-105mm,光圈F2.8-5.0,感光度从ISO80-400,并装有2.5英寸的超大屏幕,采用MEGA O.I.S光学防抖系统,有效的保证了拍摄照片的质量。要说,FX8最大的改进自然是电池,其容量从原来710mAh增加到1150mAh,拍摄功率从2.3瓦降低至1.6瓦,同时采用维纳斯图象处理引擎Venus Engine PLUS,能更好地节省了电能,单块电池寿命支持拍摄约300张照片。同时,FX8还增加了高速自动对焦功能,使自动对焦所费时间减少到FX7的一半,其易用情景模式也使用范围也更广。
松下的图像成像更人的感觉一直是较为鲜艳较为饱和的,特别是绿色和红色。从风景样张可以看出,色彩丰富艳丽,画面微粒细腻,曝光也较为准确。徕卡镜头是图像质量的有力保证,而对于颜色的选择就见仁见智了。FX8对人像肤色的还原令人满意,饱和度高,但对人像细节的表现就有所保留。对于一部时尚机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不错了。微距不是FX8的强项,扭动波盘转到微距模式,其最近拍摄距离为4cm。虽然近摄能力有限但其成像质量还是不错的,查看原图可清楚的看到物体的细节。在拍摄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曝光补偿,因为在镜头离物体较近时在一定程度上会遮挡部分光线。夜景方面FX8的表现可以说是不过不失,ISO 80时微粒控制得不错,颜色依然艳丽。一部没有手动功能的小相机在夜景拍摄时用户要尝试不同曝光补偿,选择自己满意的效果,同时最好使用脚架。
值得一提的是,松下FX8同FX7一样具有一项比较特别的功能:增亮式LCD。实际使用中,用户只要长按DISPLAY键一秒种,就能将LCD增亮约40%,松下FX8这在室外强光条件下非常实用。目前售价仅为2200多元,绝对是性价比十足,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觉得FX8没有比较大的缺点,虽然有些小毛病,比如相机表面容易留下手印,LCD显示屏像素比较低,在晚上使用的时候能够明显感觉到暗部有彩色颗粒,在计算机上无法显示日期,回放功能必须手动。但是相比他的强大功能和低廉的价位这些都可以忽略了。提醒大家一下,这款DC的LCD突出于机身表面,最好同时再配一张保护膜,以防刮花屏幕。
理光R系列一直是我心目中的理想DC,虽然他外观不算很时尚,但是强大的功能和合理的价位一直都吸引着我的关注。经过了后来的R1V和R2的发展,如今,理光已经推出R系列的最新版本Caplio R3,R3采用了更高倍数的光学变焦镜头,并首次加入了防抖动功能,再配合原有的广角优势,使得理光的R系列愈趋完美。拥有了理光R3后,是否就真的能实现大家心目中的一镜走天下的梦想呢?
(理光RICOH Caplio R3:最低报价:2460、选购指南、网上购买、产品详细参数)

理光R3采用了全金属外壳,看上去颇有质感,在关机的状态下镜头不会伸出,整个的机身就是一个略比卡片大一点的扁平长方体(右侧略弯),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外观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接受,毕竟曲面设计不太方便携带。除了外观有所改观以外,新的按键布局带来了更舒适的感觉以及新鲜的操控感受。菜单设计比较人性化,便于操作,场景模式比较实用。
LCD屏幕虽然大,但像素偏低,画面精细度不高,而且也预览时也有部分杂讯出现,希望后续的版本能在这个方面有所提高。28mm-200mm 7.1倍光学变焦,兼顾了广角与长焦。拍摄风景时,R3的28mm广角优势得到了体现,噪点也控制得不错。R3不仅具有广角的优势,7倍光学的长焦镜头带来很不错的虚化效果,另外,细节也表现的很好。夜晚光线不足,是拍照环境恶劣的时候,就算是高档的DC,在这个时候拍照噪点也比较容易泛滥。从样张看来,R3也像大多数的DC一样,在低感光度的时候,噪点比较少,而在提高感光度的时候,噪点则大幅度增加。在感光度较高的情况下,噪点控制能力有待提高,CCD防抖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快门速度较慢对图像造成的模糊。
微距一直的理光的强项,理光是较早将1cm微距使用到家用时尚DC中的厂家,从R1开始1cm微距成了很多理光数码相机的卖点。R3当然也为用户探索微距世界提供1cm最近对焦距离的便利,而且其微距成像色彩鲜艳、细腻,效果令人满意。
R3可以录制最大320*240分辨率的30fps的长时间有声短片,短片不算是R3的强项,因为可以拍摄640*480分辩率的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不过能拍摄长时间有声短片,也算不错了。内置了存储空间比较贴心,SD存储卡扩充应用普遍,价格低廉。电池改用锂电,续航力不俗但通用性不太好,不如R2还可以用两节AA电池供电。如今价格为2600元,性价比很不错,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有一定降价空间!
外形上的全新突破是这次柯达带给众人的欣喜之一,V550吸取了目前主流时尚机型的诸多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有较为新颖的改良,这包括其机身使用材质、周身接口(比如机顶的下压式按键)、卡片的设计思想和多颜色配置等等方面,既迎合了大众需求、又能在时尚机型的实用化做一些探索。当然, V550在外形设计上也有某些缺点,比机身仍显过于方正,在机身重量控制上也欠缺考虑。
(柯达 Kodak EasyShare V550:最低报价:2320、选购指南、网上购买、产品详细参数)

V550采用了德国施耐德3倍光学变焦镜头,相当于传统35mm的36-108mm,光圈范围f/2.8–4.8。专业级镜头在时尚机型中使用的不多,其成像效果我们在样张部分有专门说明,这里只说明其变焦及开合速度,镜头开合速度尚算一般,而变焦速度很可能成为人们诟病的一大元素,从广角段到长焦端足足需要约3.4秒左右,这种表现让人有些失望。
传感器方面采用了536万像素CCD,2.5寸液晶显示屏,像素达23万,可视角度宽达170o。在机器内部可调整其亮度,超出设定时间范围屏幕会自动变暗。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170o视角,从多个角度都能较为真实的观察到画面图像,没有出现名明显色差和阴影。V550采用了光学取景器,位置在机背左上角。在关闭液晶屏状态时,使用者可以借助光学取景器拍摄,相比某些大屏时尚机型出于各种原因往往抛弃了光学取景器设计,柯达的做法更具人性化了。
另外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需要提及,在对机身进行充电时(非旅充方式),机顶的四个蚀刻按键的背景指示灯会依照充电进度,逐一频繁闪烁,充电完毕,四盏灯处于全部亮起状态。这种设计非常人性化,我比较喜欢,人们可以随时掌握电池充电进度。测试数据显示空电池充满电时间约为一个半小时。
网上有很多关于此机器的评论,大多数“色友”对这款机器的成像质量褒奖有佳,但同时也对这款非日系的DC提出了许多需要改观的要求,小编总结了一下:
1.开机状态下插入USB线传输相片时﹐镜头不会缩回﹐不利于保护镜头。
2.相片回放必须开机(且镜头会伸出)﹐造成耗电量大同时不利于保护镜头。
3.电池门与本体间隙太大﹑及电源按扭偏位﹐影响整体美观。
4.耗电﹐电池容量太小。最好另备一块电池。
5.拍出的录像格式是Quicktime不太好处理。
这些缺点都大多可以通过固件更新来修正。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数码相机,关键还是看对于自己是否合适,对他的缺点是否可以接受,作好各方面的调查,别等到买到手后又后悔!这款相机价格为2300元上下。
选择T7其实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款机器的特点就是薄,做为世界第一薄的产品,博得众多帅哥靓姐的喜爱,从感性的角度讲T7也是非常适合她们。DSC-T7的优点非常明显:很难想象索尼的鬼斧神工是怎样把一款510万像素2.5英寸液晶屏的数码相机雕琢到9.8毫米。自从发布以来,关于DSC-T7的溢美之词实在是太多了,我们也不必在重述一次,总之她精灵一样的机身足以打动任何人的“纤薄”情结。这款机器售价为2400元,我觉得性价比不高,主要的卖点就是超薄,其他方面表现平平。
(索尼Sony DSC-T7:最低报价:2470、选购指南、网上购买、产品详细参数)

由于外观使用了超薄的机身设计,所以在机身操控部件方面的变化也是非常之大的。在变焦方面摒弃了以往T系列的机背变焦按钮,而是使用了机身顶部的变焦调杆。这样的改变使变焦控制部件的体积缩小了很多,可能在使用上会造成一定的不习惯。前部面板的设计还是和T1差不多,也是使用了金属镜头滑盖的设计。
由于机身较小,所以这款相机使用了成像面积较小的1/2.4寸,520万像素的CCD,不过这样的CCD面积在这样体积的相机身上也是情有可原的。由于受限于镜头口径,所以这颗镜头的光圈值比较小,仅有F3.5-F4.4。等效35mm的焦段为38-114mm,折合三倍光学变焦。在操作菜单方面和索尼T系列大同小异,不过操作速度明显加快。感光度降低到ISO64,画面更加细腻干净。这款相机可以拍摄640x480,30fps的短片,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在拍摄的同时不能进行变焦。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拍摄能力表现不错,整体上体现出了一款时尚型数码相机的应有水准。
相机背部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块2.5英寸的液晶显示屏,象素高达23万象素,所以在显示效果方面非常出色,画面细腻而真实。索尼的液晶显示屏设计都比较出色,即使是在户外强烈阳光下也能够拥有不俗的显示效果。以往大多数相机的操作按钮都是分布在液晶显示屏的右边位置,这样就可以使用右手大拇指轻松进行操作。不过在索尼T7上却完完全全调了位置,菜单按钮和方向组合键排列在液晶显示屏的左边,也就是处于左手大拇指的位置了,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就经常要用到双手进行操作,逼近仅仅使用右手进行操作的话实在是太困难了。
从实际拍摄效果来看,索尼T7的成像水平处在消费级500万像素数码相机的低游水平。整体画面解析度不够,成像偏软,且很容易出现躁点和紫边。一味的去追求机身的细节却忽视了数码相机本身最基本的拍摄功能,索尼T7的确是有点“得不偿失”的意思。
我觉得T7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矛盾体,首先是体积,将轻薄进行到底的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但是考虑到人体工学,过于轻薄的体积有时候不利于握机,况且T7没有设置防抖功能,所以在光线不太好的情况下,有时候拍摄的照片会脱焦。但索尼T7的定位就是时尚消费端,其主要用户应该都是对画质要求不高的时尚一族。薄和靓就是索尼T7真正的卖点。最后要说到的就是既然消费者选择了索尼,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索尼的配件是出了名的贵,一块NP-FE1的锂电池售价高达320元。
有大美女代言,IXUS的时尚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从各大数码市场的佳能宣传海报上可以清晰地获取这款相机的几大卖点:500万有效像素、佳能IXUS系列一以贯之的伸缩式3倍光学变焦镜头、2.5寸超大LCD显示屏、比美女的玉手还精致的外形,恐怕很少有美眉不为之动容了吧。
(佳能Canon DIGITAL IXUS 55:最低报价:2280、选购指南、网上购买、产品详细参数)

IXUS 55秉承佳能IXUS系列机型的钢质机身外壳设计,机身做工精致,隐隐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机身尺寸虽略有增加,但整体仍然相当小巧,方正的造型也有利于携带。光滑的机身虽给外观带来一种新鲜的气息,但是把握起来的舒适性可能会略有欠缺。它的整体机身布局比较简洁、有序。但是由于较大的液晶屏幕的影响,导致了机背空间减少,按键设计也显得局促。从而导致按键操作的舒适性略有降低。
和IXUS50的屏幕相比,虽然屏幕尺寸增加了,但是像素数却从118000像素降低到了115000像素,这样在显示上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影响的,在实际使用我也发现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屏幕上显示的微粒明显增加,对于此种情况让我感觉不是很满意。液晶屏上方的是光学取景器,和以前IXUS系列相比,由于液晶屏面积增大,所以光学取景器被缩小了,不过相信也没有多少用户会使用这个取景吧。
IXUS 55的拍摄速度比较参差,在开机和风景拍摄对焦的速度上还是相当快捷的,但是在关机以及微距对焦方面就略感逊色了。这款机型的成像质量秉承佳能的一贯特色,画面色彩明艳、饱和。我觉得这款IXUS 55在ISO 50这样的低感光度下表现非常优秀,画质细腻、色彩还原准确、噪点近乎绝迹,在拍摄微距时,还能获得非常不错的焦外成像效果。略微提升感光度,到了ISO 200时,噪点开始影响画面,但是还处在可接受范围内。所以佳能并没有跟风——在小DC上设置ISO 800甚至以上的高感光度,这一点,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还是比较务实的。IXUS 55的动画分辨率基本可以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实际效果也相当值得称道。
这款时尚精致的小相机具有和佳能其他消费级产品相类似的菜单界面,FUNC功能键是调节拍摄参数的快捷途径,用户可以在这里对曝光补偿、白平衡、拍摄模式、图像画质和尺寸等参数进行调节。操控的便捷性在同档次相机中,应该算是比较人性化的一款了。在“我的色彩”模式下,用户可以感受到一种娱乐性,只是这种娱乐不是由相机中的影音、游戏功能带来的,而是一种把玩画面效果的快感。
精致的外观是它讨人喜欢的重要因素,而它在操控、成像等方面的表现也没有让人失望。这款相机目前售价在2300元人民币左右,相比同类的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而言,是贵了一些,不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也算值了。
尽管对于很多厂商惯用的“修修补补又一机”的做法并不赞同,但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对于富士Z2这样的“改进版”似乎表现得特别宽容。究其原因,无外乎是Z2讨人喜欢的外观、同类机型中数一数二的性能以及和前一代基本持平的价格。不花钱的升级,何乐而不为呢?
(富士 FUJIFILM FinePix Z2:最低报价:2250、选购指南、网上购买、产品详细参数)

富士Z2的机身布局相当整洁、有序。机身正面和Z1一样,都是采用宽大的镜头滑盖作为面板。用户只要轻轻拨开滑盖即可实现快捷的开机。它还可以有效保护镜头,也让整款机型更加美观。拉开滑盖以后我们可以看到Z2小巧的潜望式镜头,但是这款镜头由于设计在机身正面的右上角,拍摄时往往容易对镜头造成遮挡。这也是我们在观看Z2的一些实拍样张时,画面左上角出现手影的原因所在。
原本Z1也采用了2.5英寸的LCD显示屏,但是像素只有11万,成为美中不足的遗憾。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富士公司在Z2上进行了改进,LCD显示屏的尺寸依然为2.5英寸,但是像素达到了23万,是原来的两倍多。从显示效果来看,无论是色彩的鲜艳度、画面的反差还是清晰度,这块屏幕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水平,不过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取景时,存在一些颗粒,好在并不影响实际的使用。这块LCD的可视角度并不大,笔者估计只有60度,与柯达V550的170度相比有些逊色。对于富士屏幕的保护罩,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超硬的玻璃保护罩可以防止屏幕不被其他硬物划伤,因此,我们非常放心地将Z2放入普通的背包或口袋中,无须担心屏幕上会留下划痕。
Z2的菜单操作可说是简单实用,而且自然光模式还提供了类似S9500一样的“自然防抖”功能。不过作为一台面向家庭用户的数码相机来说,其场景模式似乎有些匮乏,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主要可能还要依靠AUTO模式。另外,快速拍摄的设置由于对对焦速度的改善不大也显得有点多余。而Z2的回放功能虽然很漂亮,但是对相片的后期处理功能却只有旋转和裁剪,而且在回放和操作过程中不能充电也让Z2作为电子相框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高ISO感光度它给我们带来了更高的快门速度,但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下,高ISO感光度给画面带来的影响相当严重,细节还原非常缺失。即使是近距离人像,Z2在ISO800以上的画面解析度也非常有限,实用性不高。Z2的高感光度在室外白天光线较差,或者室内灯光下的实用性还是比较高的。而如果指望它在光线暗淡的晚上拍摄出精美的图片,可能会让大家失望。Z2的微距拍摄距离虽然比较长,但色彩表现以及细节还原均有不错的表现。动画拍摄缺乏参数设置,但拍摄质量优秀。
虽然Z2具有红外线接口,只可惜经过多次测试,使用笔记本和PDA的红外线接口均无法和Z2进行数据传输,看来这一接口只能用于和打印机的数据传输,实用性不大。目前FinePix Z2在市场上的售价在2300元左右,虽然XD卡相对较贵,但是和SD/CF卡的价格差距正在迅速减小,目前256MB的XD卡已经跌到300元左右甚至更低,相信大多数消费者还是能够承受的。所以在目前的同类机型中,富士FinePix Z2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