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新时空 SONY DSC-V3详尽评测
对于一名有想法的色友而言,拍摄出具有个人独特视角的照片,无疑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而要想获得这样的效果,手中的相机,绝对应如关二哥的“冷艳锯”一般,使起来应得心应手,在青龙偃月之瞬间,而温酒斩获令人惊诧的美丽和感动。这样的相机,既不能过重,而影响便携性,也不能过简而影响其功能和性能。应在举手投足之间,而为其所有着带来摄影的快感而无遗憾。而前不久SONY所推出的高端商务相机V1的升级版产品V3,则正是这样一款不但有着强大的拍摄功能,而在体积与重量上,也堪称适手的相机。
外观和握持稳定性
与早期的V1不同,为了满足准专业摄影爱好者,V3采用了全新的外壳设计。为了增加相机的握持稳定性,V3使用了更为宽大而突出的橡胶覆皮手柄,握持起来相当的舒适。但由于其机身最大高度仍只有63mm,手掌较大的用户小指仍会和使用F717一样处于悬空状态。而在相机的色彩上,V3则一改V1和F717以来的银白色时尚色调,而采用了典雅而不张扬的黑色外壳。这使得V3的总体造型与SONY一贯的时尚风格大相径庭,配合其360克左右的机身重量,更有一种欧洲相机简约而又不使轻便的古朴气息。

与时下一些相机追求高变焦比或大广角不同,V3的这只f=34-136mm/F2.8-F4卡尔·蔡司T*4倍光学变焦镜头,虽然在变焦倍数上并没有什么过于明显的噱头设计,但其34-136mm的焦段却是人们在日常拍摄中最常用的。无论是拍摄人像还是风景,这一焦端都远比那些广角或长焦实用的多。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该机的镜头最大光圈只有广角端的F2.8和长焦端的F4而已,如果想用该机拍摄出浅景深的照片或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手持拍摄,就显得有些困难了。CCD方面,V3使用了一块有效像素为720万1/1.8英寸CCD,随着像素的增加,该机的图像的最高分辨率提升到了3072X2304dpi,不但可以满足一般摄影爱好者的出图需要,即使是对于那些商业用户制作展版或经营性图片来说,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了。
而由于V3还安装了原来只有在F828上才安装的real imaging processpr(真实影像处理器),不但使该机的画质因此而获得了一定的提升,更提高了V3镜头的对焦速度,在使用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V3的对焦准确性和反应速度相对于原来的V1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及时于SONY的旗舰产品F828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在使用中,我们也发现,相对于早期的V1而言,V3的镜头伸出速度不但没有提高,反倒有退步的迹象。虽然其镜头启动时相当的安静,但启动速度却相对而言比较漫长,对于那些喜欢抓拍照片的纪实摄影爱好者而言,显然难以胜任他们的需要。


不过由于V3在机内安装了大容量的高速缓存,使该机可以以大约2.2张/秒的速度最多连续拍摄8张700万像素的精细模式图片,基本可以满足普通的连拍工作需要。不过,与大多数商务相机一样,V3的两次连拍的间隔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在以256MB的Scandisk CF卡作为存储介质的情况下,V3的两次连拍间隔时间最短的也要在10秒左右,而如果使用记忆棒pro,也需要8秒左右,因此,如果在两次连拍的间隔期间发生什么精彩的瞬间,V3的用户就只能望景兴叹了。
而在闪光灯方面,V3则具有包括慢门同步在内的多种闪光模式,以满足各种情况下的补光需要。与一般的内置闪光灯设计不同,V3采用了全新的内藏式闪光灯设计,在不开启闪光灯的情况下,用户仅能在机身前部看到一个带有SONY LOGO的标志而当按动四方向键上的闪光灯按钮后,在需要闪光灯补光的情况下,其SONY LOGO会自动翻转而翻动出闪光灯来。其设计相当的新颖而别致。同时,为了满足该机内置闪光灯照射距离较短的缺陷(最大也只有3米)V3在其机身上部还配备了5触点热靴,以兼容使用一些高端的外接闪光灯。



ISO100

Iso200

ISO400

ISO800

白炽灯白平衡样片

多云白平衡样片

日光白平衡样片

闪光白平衡样片


荧光灯白平衡样片

自动白平衡样片



为了了解V3总体的色彩范围宽容度和镜头性能,我们使用了HP PS7960的打印机色彩范围标版在V3的RAW照片模式下进行了实际拍摄,从样片上可以看出,总体而言,V3的色彩范围还是比较大的,其各种色彩之间过渡均匀而细腻,层次丰富,基本可以达到一般反转片电分后的效果程度,而在镜头的广角端我们则可以看到,其桶型失真还是比较明显的,毕竟34mm的小广角镜头会为我们带来较大的视角范围,为这一视角范围而牺牲一些,总体而言还是值得的。
标准色域和广角畸变样片

色样平衡样片

在这里,我们没有使用一般常用的ISO 12233分辨率标板对V3进行双曲线分辨率测试,而是使用了一般不常用的模糊曲线色彩对比标板和干涉条纹图对V3的图像解析度进行测试,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具有高达700万像素的CCD,V3的总体模糊曲线分值也只有13分左右的photoshop魔棒分解度,其实际图像细腻度远逊色于我们曾经测试过的同为700万像素的佳能G6和S70。
分辨率和色彩校准样片

干涉条纹测试

虽然采用了各种新技术以控制色彩溢出现象的发生,但由于1/1.8英寸的CCD相对而言还是较小,V3在我们的紫边测试中,还是出现了明显的色彩溢出现象。但相对于一些同类的700万像素相机而言,其紫边现象还处于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

而从V3所拍摄的室内人像样片上我们则可以看到,该机虽然在室内的自动白平衡下,有些偏红,但正因为如此,也使得人物的皮肤获得了一定的优势渲染,看上去更具有皮肤的质感和色彩。
同时,由于使用了全新的降噪系统,V3的夜景拍摄能力也相当的令人满意,从两张实拍的夜景样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图像动态范围较大,整体图像干净而饱和,虽然整体的画面有些偏红,但看上去也相当的艳丽而夺目。
风景样片1

人像样片1

人像样片2


风景样片2

微距样片

夜景样片1

夜景样片2


机身上部
如果从上面俯瞰V3的机身上部,我们可以看到V3的曝光模式拨盘、夜景对焦/拍摄开关、电源开关、麦克风、以及5触点闪光灯热靴。从V3的曝光模式拨盘来看,该机与F717一样,更偏向于中高级摄影爱好者使用,其金属带橡胶防滑滚丝的模式拨盘上既有专业的全手动(M)、光圈优先(A)、快门优先(S)、程序AE(P)等手动曝光模式也有非专业的SCN和全自动、短片拍摄模式。而机器的部分拍摄参数,也可以在其setup档位进行设置。



不过,喜欢将V3当作简易DV的用户则最好还是购买一块SONY原厂的记忆棒pro为妙,因为虽然V3支持全新的MPEGMovie VX Fine模式进行640X480·30fps的有声短片动态拍摄,但如此大的分辨率和祯数则对存储卡的要求有了明显的升高,在笔者所使用的三块CF卡中,虽然不乏象Kingmax那样的高速卡,但如果以上面的格式录制短片,在1分钟后,系统就会出现存储线路繁忙的现象而中断拍摄,而只有在速度更快的记忆棒pro上,才能实现这种模式短片的延续进行。



总结
事实上,无论怎样的苛刻测试,其结果也都只能给人一个概念性的佐证而已。一部相机的好坏,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使用者利用它拍摄什么。世间没有完美的相机可以适应各种人的各种需要,正如没有什么轿车具有和吉普车一样的越野能力一样。虽然SONY DSC-V3在色彩还原能力以及分辨率和动态拍摄能力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缺陷,但对于那些喜欢拍摄人物以及风景的用户而言,其过于艳丽的色彩却不失为一个优点。而如果你并不喜欢体育比赛或去街头抓拍动态事件,而更喜欢从容的去拍摄人物或风景,那么V3应该会带给你“青龙偃月而温酒华雄”的快感。机身后部在V3的机身后部,从机器的右上角到最后的左下角我们可以依次看到,EV曝光补偿按钮、对焦模式转换按钮、对焦点转换按钮、AE锁定按钮、光学取景器、状态指示灯、CF卡/记忆棒存储模式转换开关、镜头变焦杆、多功能模式拨轮、显示模式转换开关、四方向多功能按钮、以及菜单和多功能删除组合按钮与直流DC电源接口。
作为一款准专业相机,V3不但具有一般的SONY高端相机都有的高速扫描自动对焦、红外全息对焦、红外夜拍功能以外,还具有特别的自由控制焦点功能,只要按动其机身上的对焦点转换按钮(FEAME),用户就可以使用4方向按钮,自由的在取景范围内任意选择对焦点进行拍摄。这一功能,特别适用于希望在繁杂的场景中突出主题被摄物的摄影用户使用。
在对焦点测试样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笔者专门在相同的场景中分别对照镜子的小猪、瓷猪和小闹钟进行对焦,而V3则分别获得了三张焦点各不相同的照片,各自突出的表现了所需要表现的特殊主题物体。同时,在具备准确而快速的自动对焦能力的同时,V3还允许用户使用其对焦模式转换按钮,配合镜头变焦杆,进行手动变焦操作。不过,虽然这种手动变焦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但由于只不过是镜头电感式模拟手动对焦,其实际意义远没有其可自由平滑的选择对焦点有意义。




对焦点选择在闹钟上样片

对焦点选择在睡觉的小猪鼻子上样片

对焦点选择在照镜子的小猪鼻子上样片
















同时,由于该显示屏幕并没有使用高亮设计,在阳光直接照射的环境下,其可视角度和亮度效果都非常的一般。可以说,其2.5英寸的LCD大屏设计,在这里显得相当的失败。而在光学取景系统方面,V3也并没有使用象F717一类的准单反式设计,而使用了旁轴取景系统,也许是由于取景器玻璃的投光性较差的缘故,也许是由于只有84%的取景范围的缘故,其光学取景系统的显示效果也如其LCD一样,总体来说有些差强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