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相机:数码胶片两相宜
本人从事与摄影有关的工作(非专业工作者),烧的度数也不高。常用的EOS系统武器:1V+马达、3+电池盒、D30机身和EF20/2。8、28—70/2。8L、70—200/2。8L。
1V的份量是重一些,但具有可靠性强的特点。所以凡工作需要,拍摄是不能马虎的,再重也用它。
工作之余出外拍照一般用3,因为3配电池盒,其重量相当于不带马达的1V,整体轻便、电力有保障、手感舒适且外观不张扬。因为自己并非摄影高手,总感到拿着1V到处跑,片子不虚心里虚,还是抓个3心里踏实。1V的功能大体也有了,时不时还可以玩一玩眼控。也怪了,很多人不喜欢3的快门声,认为音量过大。我可相反,清脆而响亮的快门声响,好象对自己劳动的一种肯定和奖赏,并且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美妙极了。
再说镜头。20/2。8用途可广泛。它既是1V和3的广角,又充当D30的标头。体积小,重量轻、素质高,因为我有从不用20以下的焦段的习惯,所以也从未考虑购置20以下的镜头。28MM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用它上阵,成像在C系列中不比任何L头差,或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作过比较,此头的畸变较28—70L的28端要好得多。在本人拍摄的大量质量不高片子中,相对质量比较好的大部分是它的功劳。
70—200不愧是C族里的当家花旦。我常拍大、中、小型会议,主席台领导的特写基本上都靠它,而且一般都手持拍摄。虽然不带IS,用它拍摄的无数特写除表情姿态不好或闭眼之外,很少有发虚。因此,象我这样工作性质的,2。8的光圈太重要了,多数场合抓拍新闻和动态人物主要用它,当然拍风景更少不可或缺。这个头给我的心理暗示是,有它在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和战胜不了的困难。
28—70是我的至爱。此头的优点和缺点众所周知,勿须赘述。我用它拍摄过我所能接触到的所有拍摄类型,此头不负重望,屡立汗马功劳。一般的新闻、人物、风光、会议、旅游都用其搞掂。我曾用此头50端拍过很多次50至70人的合影,放大到10英寸绝不比定焦50头差。近年来在报刊上所发图片稿件,通常都出自于它。很多人说它太重,这个重很必要,我的体会是相当于IS功能,更多的是稳而非重。还有就是“轻”量使用,常带它“一镜走天涯”。如果不是专门创作,外出为了轻装,最喜欢带3+电池盒+此头(为了避免太显眼,庶光罩大多只带不装,必须用时才装上),这样配置从外观来看我觉得特和谐美观,实力也很强劲。因别的东西都不带,从这个意义上讲更有利于轻装。一般的场合也能应付。 常用的焦段用得也就多些,能攻能守,能进能退。两端不够时,强迫自己跑前往后。说是累一些,其实也锻炼了身体。再说摄影在某种意义上说“乐”的就是“跑”。再则一个最大好处是带一支头外出,实际拍摄反而比带多个头拍得更多,主要是避免了多头造成的选择性犹豫。所以我的体会是,别的头可以不要,此头万万不能少。
这些观点也许不对,但每个人的职业、用途、习惯、视角等都不一样。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你说是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