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汤中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的是川芎还是防风?
九味羌活汤中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的是川芎还是防风?21世纪课程教材《方剂学》中46页上说是防风主入少阳厥阴经头痛,但我们学校老师编的参考书上说是川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我上网查了也是川芎,倒是谁是对的啊?
应该是川芎.
川芎归肝、胆、心包经
防风归膀胱、肝、脾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符合厥阴,少阳的主治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不符合厥阴,少阳的主治经络.
所以应该是川芎.
若想从原理上解开您的问题,同时也帮助其他网友理解本题,最好同时强调如下三个要点:
其一,制方要意:
作为解表通剂,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突出了升散和清热的结合运用,使升者不峻而寒者不滞;在此要义之下,该方配伍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原书服法中强调“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明示本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运用当灵活权变,随证加减,不可执一。
其二,效用特点:
在唱主调的辛药中,羌活入足太阳,为拨乱反正的主药。苍术入足太阴,辟恶而去湿。白芷入足阳明,治头痛在额。川芎入足厥阴兼少阳,治头痛在脑。细辛入足少阴,治本经头痛。共奏驱风散寒,行气活血之功。另加黄芩入手太阴,以泄气中之热;生地入手太阴,以泄血中之热;甘草甘平,用以协和诸药。
其三,“摆正”防风:
该方中,防风具有特别意义,恐怕正是这一点引起您的问题,所以专门说明。何谓防风?防风也,古名“屏风”,喻御风如障。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为风药中之润剂。随证配伍,可使其功用开通圆变。本方加入防风,正因其为风药卒徒,随所引而无不至,治一身尽痛为使。有说法认为防风兼入厥阴,其实还是跑不出如上原理。
我想,到底谁对谁错,在原理上理顺方剂也就无所谓了。
九味羌活汤主风寒湿表证,汪机称其为“足太阳例药”,“以代桂枝、麻黄、青龙、各半等汤”。
方中川芎入足厥阴,治“头痛在脑”;防风为“风药卒从”,“随所引而无不至,治一身尽痛”,“为使”。
可见,治厥阴头痛,还是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