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随着年龄增加血压正常值范围是否有变化?
血压不一定随着年龄长
许多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总会出毛病,或者认为心血管病有遗传倾向,因此直系亲属中有心血管病的人必定会得心血管病。但事实并非如此。世界上有些与世隔绝的人群,如太平洋中某些小岛上的居民和我国西南深山区的彝族农民,他们的平均血压很低,且不随年龄而上升,在这些人群中很少见高血压和其它心血管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也并非人人都得心血管病。常见的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逐渐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而引起的疾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可能有某些遗传缺陷,但这种缺陷好比是炮弹,环境因素有如扳机,二者结合起来,炮弹才能发出和爆炸,遗传因素才会发挥作用。因此常见的心血管病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哪些环境因素或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病的发病有关呢?在中国人群中这些因素的作用和在西方人群有什么不同吗?我们先从高血压的发病因素谈起。体重超重,膳食高盐和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这在中国和西方人群中并没有不同,但研究证明,中国人群的膳食不但高盐(8-20克/日),而且盐对血压的作用强度大于西方人群。
这可能和我国膳食中缺少钾、钙、优质蛋白质等对血压有保护作用的成分有关。因此高盐,低钾,低钙,少优质蛋白质的膳食是我国人群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我国人群中超重肥胖(体重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比例尚低于西方国家,但研究证明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每增加3,四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概率增加50%。超重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近10年来我国人群平均体重指数呈增高趋势。我国人群饮酒率也在增加,与发病因素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增高了25%。
高血压又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增高10mmHg,或舒张压每增高5mmHg,9年内得心肌梗塞或冠心病猝死的概率约增加25%,得脑卒中的危险概率约增加50%,其作用强度也大于西方人群。吸烟是我国心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发病因素,吸烟比不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增高约2倍,脑血栓的危险增加约一倍。血清胆固醇增高会增加冠心病和脑血栓的发病。而血清胆固醇的水平又和膳食中的饱和脂肪及胆固醇摄入量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常见心血管病的发病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预防心血管病要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
预防心血管病的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是:1)合理的膳食。限制膳食中的食盐,每个成人每天平均不超过5克。少吃肥肉,动物油及动物内脏,适当吃鱼、豆类及其制品。水果蔬菜每天400克以上,尤其是深绿色及红黄色的菜蔬。主食以谷类为主,多吃杂粮。每天饮鲜牛奶半斤,但不吃奶油等奶制品。鸡蛋每天不超过一个。2)增加体力活动,每天保持体力活动半小时以上,如快步走、慢跑、做体操等,能游泳、球类运动等则更好,运动贵在坚持。如已超重或肥胖,还应适当控制进食量(尤其是脂肪、糖类和主食量)。3)绝对不吸烟。4)不饮或少饮酒(每天不超过白酒一两)。5)对社会和工作压力及心理紧张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松弛,达到心理平衡。
已经发现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升高,或超重肥胖者,或直系亲属中有心血管病者,男性中年以后,女性绝经期以后,更应强调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发病,不能简单地求助于药物。
中国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
http://www.sport.gov.cn/jianshen/***********.htm
血压不一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许多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总会出毛病,或者认为心血管病有遗传倾向,因此直系亲属中有心血管病的人必定会得心血管病。但事实并非如此。世界上有些与世隔绝的人群,如太平洋中某些小岛上的居民和我国西南深山区的彝族农民,他们的平均血压很低,且不随年龄而上升,在这些人群中很少见高血压和其它心血管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也并非人人都得心血管病。常见的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逐渐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而引起的疾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可能有某些遗传缺陷,但这种缺陷好比是炮弹,环境因素有如扳机,二者结合起来,炮弹才能发出和爆炸,遗传因素才会发挥作用。因此常见的心血管病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确定血压的正常值,与年龄无关。凡血压等于或低于140/90mmHg(收缩压\舒张压)者,均属正常。
转贴:
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 tension)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流行最广、危害最重、隐蔽最深的一种心血管病。我国是个高血压病患病率很高的大国,据近年调查分析患病率已高达11.3%以上。有关高血压病的诊断与分期,20年来国际上已有多次修订,以下是1999年WHO有关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及若干国家已制定了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收缩压等于或高于160毫米汞柱,舒张压等于或高于95毫米汞柱,其中只要有一项经过核实,就可以确诊为高血压病。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诊断也采用上述标准,并将正常成人的血压值订为收缩压等于或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等于或低于90毫米汞柱。凡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小于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注小于95毫米汞柱的,则为“临界高血压”。
确诊高血压后,可按临床表现为3期,3个时期的共同点就是血压已达到确诊高血压的水平,按照新的规定:
1期高血压无心、脑、肾并发症。
经X线、心电图或超声波检查,发现左心室肥大,或者眼底检查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或者蛋白尿及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的,即为2期高血压。
3期高血压的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应伴有下列1项症状: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或者左心衰竭,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渗出(下管有无视神经乳头肿)。确诊为高血压的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必要的治疗,即使是“临界高血压”,也应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目前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尤其心、脑、肾及血管),血脂、血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因此其治疗不仅要有效地控制血压,更要注意逆转靶器官损害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①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135/85mmHg,有糖尿病者降至120/80mmHg。
② 逆转靶器官损害。
③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病死率。
高血压成头号杀手医生告诫要少吃盐多运动避免精神紧张
高血压这种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 据统计,我国80年代初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只有3千 万左右,而目前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在1.2亿至1.5亿之间,而且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350万人。其中35岁以上人口为高血压病高发人群。由高血压等引起的心血管 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致死原因。高血压严重影响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医生建议: 大家对预防高血压基本形成了共识,首先饮食口味切忌过咸,其次应当加强锻炼和运动;再次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高血压患者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注意生活 规律,控制体重,戒烟戒酒,限制食盐,调整情绪,适当运动,就能够把高血压的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