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白!
黑豆是豆类食品,属于植物蛋白,而植物蛋白会造成肾负担,如果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服用豆类食品则会加重病情,从而产生更多的尿蛋白!
但为什么有的医书上又记载着:吃黑豆(制作成黑豆粥)可以减少尿蛋白呢?这不矛盾吗?
谢谢,麻烦知道不朋友帮我解答一下!
肾病患者能食豆类吗?
民间对肾脏病人的饮食宜忌众说纷云,似较其他系统疾病有更多的限制,因此,凡得了肾脏病者,无论是哪一种肾脏病,也不论轻重,几乎是毫 不例外地都要向医生咨询饮食宜忌。从医理上来说,肾脏病的治疗确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就以蛋白质的进食量和种类为例,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开 始研究,得到全世界医学者们的重视和推广,尤其是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水肿)和肾功能受损伤时,合理的营养疗法更是 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余的暂且不谈,在此只谈对豆类食品的争议。豆类是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按其成份,每100克豆类含蛋白质36.3克,多于同等重量的瘦猪肉和牛肉(分别含蛋白质16.7克和20.2),而三种食物所产生的热量分别是411、320、143千卡。可见豆类的营养价值上乘,因来自于植物,故被称为植物蛋白。这么好的营养品,用于肾脏病低蛋白者不是最好不过吗?但几十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肾病者不宜吃豆类”,甚至豆制品也抵制。医生也强调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氮质血症期)便应控制蛋白的进食量,尽量选择动物肉类、牛奶、鸡蛋,不选黄豆、花生,即是把来源于动物的食品命名为优质蛋白,控制蛋白进食量的治疗方法称为优质低蛋白饮食疗法。因而逐渐形成了不吃豆类的传统。其理由是肉类所含的必需氨基酸较多,而黄豆以非必需氨基酸为主,治疗的目的希望减少体内的非必需氨基酸,迫使利用体内的尿素氮(引起尿毒症症状的代谢废物之一),合成非必需氨基酸,降低尿素氮的水平;补充必需氨基酸后,又可与非必需氨基酸合成蛋白,补充营养,是一举两得的办法,因而这种方法沿用了20多年。
近年发现用动物肉类为主要成分的饲料喂肾病大鼠,排出的尿蛋白增多了,另一组同样的大鼠,用豆类为主要饲料,尿蛋白的排泄没有增加;有专家给肾病综合征的病人进食豆类蛋白为主的素食,尿蛋白量也显著减少了。据分析,豆类中富含支链氨基酸,对肾脏病并无害处。现在已不再向肾脏病人推荐肉、奶等动物蛋白,而提倡食大豆蛋白为主的素食。肾功能受损伤后,仍然主张低蛋白饮食,其控制蛋白量的程度依肾功能毁坏多少而定,亦已不必严格戒食豆类,有人主张肉类蛋白占50%-60%,其余食植物类食品。如果低蛋白饮食的同时,加食必需氨基酸或a—酮酸,是不需要对食物的种类作限制的。在食豆类的争议中,对于肾病病人确是一个好消息,饮食方面多一种选择,生活上多一份乐趣。不妨更改一下以前的饮食习惯,探索豆类为主的素食是否更适合您。
黑豆就是一种有效的补肾品,仅仅这对肾虚病人。
根据中医理论,豆乃肾之谷,黑色属水,水走肾,所以肾虚的人食用黑豆是有益处的。
黑豆,性味甘、平、无毒。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本草纲目》说:“黑豆八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活血解毒。”
黑豆属于豆类,豆类含中等量的蛋白质,
肾炎病人假如蛋白指标比较高,就建议少吃黑豆。
我是内科医生,观点比较保守,仍然认为肾病患者不能进食豆类及豆制品,理由是:肾脏疾病:肾炎、肾功能衰竭和肾脏透析病人应采用低蛋白饮食,为了保证身体的基本需要,应在限量范围内选用适量含必需氨基酸丰富而含非必需氨基酸又低的食品,与动物性蛋白质相比,豆类含非必需氨基酸较高,故应禁食。
所谓黑豆粥能减少蛋白尿的说法,我认为缺少实验根据,难以置信。
本人观点,任何事物要为大多数人公认者,才是“相对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