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多添了烦恼 手机何必穷追多功能
能通过上百万像素的数码摄像头拍照片,能玩儿花样百出的游戏,能接发电子邮件和上网冲浪,能读小说、看电影……听上去说的似乎是好几种电子产品,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这就是如今人们使用的手机。然而,这些越来越走向多功能的手机,在将市场搅得一片火热的同时,也渐渐开始引发人们的思索:手机有必要一窝蜂地追逐“多功能”吗?
“多功能”多添了烦恼
“手机这小玩意儿真是让我爱恨交加,每换一次都得受一次罪。”爱丢手机的吴先生不久前又换了新手机,说明书足有七八十页。“像论文一样厚的说明书我实在看不下来,只好求朋友手把手教。因为功能太多记不住,70%的手机功能都没用上。”
“我的手机可以存200条短信、1万个电话号码。刚买时觉得挺好,但现在发现其实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我用的是一款支持蓝牙功能的手机,但配一个蓝牙耳机还要再花1000多元,所以这功能现在我根本就没用。”“因为生意需要,我专门花8000多元买了一个适合商务人士的智能手机,但买回后发现,我并不习惯用手机的小屏幕处理文档和上网,手机拍照也只是平常玩玩儿,真要留影还会选择相机。”……面对用户的反映,一位跨国公司手机研发部门的技术人员透露,彩屏、和弦、上网、拍照甚至看电视等手机功能中,其实有很大部分是手机厂商的概念炒作。毕竟一般用户除了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偶尔玩玩游戏以外,其它好多功能都是不常用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功能多的手机由于工作时需要更多地进行各种信息处理及复杂运算,比功能少的手机更容易出现BUG。一位用户干脆直率地表示:“我们是在为自己不用甚至不知道的功能多负担着额外的费用。”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技术研发,手机厂商跟踪先进技术并没有错,但市场绝不应是厂商的“试验田”,厂商应针对不同消费群不断开发有用、有趣的多功能,而消费者也应注意弄清楚自己的实际需要,否则盲目跟进,只能是一次次地充当“冤大头”。
调查发现,大多数用户对手机的特殊功能并没有太多苛求,他们最看重的依次是通话网络的质量、资费的高低以及上网速度的快慢等问题。
“多功能”遭遇电池质量瓶颈
“虽然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这些功能强大的高端手机却远没有给厂商带来相应的利润,随着竞争的加剧,很大一部分企业面临着成本不能回收的局面。”据某洋品牌手机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各家连锁渠道得到的统计显示,6月份以来全国手机市场的销量一路下跌,手机厂商的利润也大幅下滑,有的甚至从两年前的30%左右降到10%甚至5%。
对此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就目前手机的新功能而言,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电池的使用时间和元器件所占用的空间等方面。随着多功能及高速数据传输的发展,电池使用时间的提高对于功率放大器是一个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降低功耗、提高电池工作时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手机相机方面,对元器件厂商提出了高分辨率和更小尺寸的需求;另外,高亮度、容易集成的要求,也对元器件制造商提出新的挑战,而这方面的元器件供应并不尽如人意,更多的手机元器件供应仍是停留在传统的中低端水平;还有就是手机元器件供货市场存在着一个需求量高、变异大的普遍现象。目前,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十分惊人,已经达2.96亿用户,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量,中国人手机的更换频率也高得惊人,仅为4个多月,而欧美用户平均每40个月才更换一部手机。供应商看到风险,不愿做过多的风险投入研发适应新品手机的新型元器件,这也是手机厂商无法掌握的市场。走出“多功能”同质化泥潭虽然目前手机功能越做越先进,但德国一些公司却反其道行之,推出极其简单实用的手机产品。一家德国公司推出一种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手机,没有显示屏,只有以不同颜色区分的3个按键,分别用于接打电话和紧急呼救,紧急报警时还可将整机握在手里,满把捏几次激活报警功能,手机便能自动将使用者的准确位置发送到救护站。
据手机经销商介绍,老人们买手机,一般要求价格低、按键大、字体大、声音大。问题在于,时下在中国市场上,能满足这“三大一低”需求的手机又有多少呢?
一边是产品过剩,一边是产品空白。越来越多的厂商掉入了产品多功能同质化的泥潭,而同质化必然将导致价格战。每当一场血腥的价格战过后,疲惫不堪的厂商们才会重新思考“大蛋糕”与“小蛋糕”的问题。
寻觅新的“小蛋糕”,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所重视。一位手机生产商表示:“现在我们正尝试针对具体的区域或群体来销售,某款手机可能只在一个特定区域销售。”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市场会出现“西藏机”、“广东机”、“东北机”这样的区域性机型。到时候,一款广东人正用的机型,也许在西北将难见芳容,而一个西藏人用的机型,也许将具有广东人所不需要的“抗寒”功能。“手机厂商还要进一步积极找寻空白地带,而不是一窝蜂地扎进‘多功能’里拼杀。手机细分品种的研发,是对手机厂商们实力和市场判断力的一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