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能分清楚什么是药品,什么是保健品?
药品是用于疾病的治疗、诊断和预防的,保健品是用来保健和辅助治疗的,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但是有的产品如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类产品有的是药品,有的却是保健品。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同一产品的药品和保健品呢?
第一,药品的生产及其配方的组成,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和病毒的严格检查和多年的临床观察,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保健品不需经过医院临床实验等便可投入市场。这样,属于药品的必然具有确切的疗效和适应症,不良反应明确。而属于食品的则没有这个过程,没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第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作为药品维生素类产品,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空气的清洁度,无菌的标准,原料的质量等必须符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对制药厂的质量控制要求,目前,要求所有的制药都要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而作为食品的维生素类产品(食字号),则可以在食品厂生产,其生产过程的标准要比药品的生产标准低。
第三,疗效方面的区别。作为药品,一定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症,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的作用,不需要经过临床验证,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就可以上市销售。
所以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为了确保安全,最好选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标有“OTC”(非处方药)字样的药品,在购买时看看是否附有详细说明书。因为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明文规定药品剂量、用法和储藏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不可缺的。在服用属于药品的保健品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要按推荐剂量服用,不要超剂量服用。
区别“药品”和“保健食品”首先要从批准文号的格式验定。“药品”的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
其中,1位字母代表药品的种类,8位数字代表药品的批准年限、行政区域代码及药品代号。如:“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成药,“J”代表进口药品,“B”代表保健药品,“S”代表生物制品等。
“保健品”的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药品在批准文号中有“药准”字样,保健品在批准文号中有“食健”字样。
从功能主治方面验定:“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也就是说“药品”是用于治疗疾病的。
而“保健品”是以调节人体某种机能为主要目的,它不是用于治疗疾病的物质。它没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只有“适宜人群”。对于生理机能正常、想要维护健康或降低某种疾病风险的人来说,“保健食品”是一种营养补充品;对于生理机能异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保健食品”可以调节某种生理机能以增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