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了我该怎么办 用什么办法
小肚子胀胀的、还有些往下坠、疼、这次还有些呕吐
针对引起痛经问题,一般用中药调理是可以解决的。像鹿胎盘妇痛贴可以全方位调节女性身体,能活血化淤,有效改善痛经、月经不规则等,另外还要注意经前及经期的保暖,您也可以在月经时用热水袋敷小腹,喝点红糖水,用热水泡脚等,不要食生冷食物,。一定要注意下体的保暖。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痊愈以便减轻痛经的痛苦。
月月舒,大部分人都说有用。其实应该多休息,小腹保暖。少吃生冷。会好过点。
痛经是一种病,是一种非正常现象,中医同样把它归入月经不调。多由于月经期间不懂得照顾自己,吃冷饮,下冷水、吹冷风,有的甚至还和男友同房等而落下的病根。建议朋友去看看中医,吃点中药调理调理。也可以试试下面的丹方,效果不错的。仅供参考
附:治痛经丹方
丹方,当归30g煎煮鸡蛋,每日一次,喝汤吃蛋(蛋的数量可多可少但至少两枚)于月经前五天开始连服五天。
痛经是以经期、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腹痛,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
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痛经会给女性带来许多烦恼,严重的会直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与不孕的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临床观察,不孕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伴有轻重程度不同的痛经。
痛经的原因很多,要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尤其是继发性痛经,器质性病变治愈后,痛经症状即可消失。
除了医学治疗,我们还可以自行缓解经痛:1.多吃水果,避免糖,面食。2.锌,钙和维生素B有助于减少痉挛,腹胀等经期症状。 3.做轻微运动,躺下,把膝盖提到胸部缓解背部的压力。4.热敷腹部,舒缓肌肉。5.草药如琼花,黄芩,与升麻有抑制肌肉痉挛作用。6.甘菊茶,可放松身体。加入一茶匙的蜂蜜是天然的止痛药。7.充足的睡眠
中医认为痛经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我是用淘-宝上的“灵-膳-堂-鹿-胎-膏”调理好的,它在补气养血的同时有暖宫调经散寒止痛的作用,所以对这两种原因引起的痛经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我用了两盒痛经就好了,你也用用吧,挺不错的。
来例假,为什么会肚子痛
“好朋友”来的第一天,就是小菲每月的“受难日”。小菲今年21岁还在上大学,自12岁月经初潮起,每个月都会痛,但还能忍受。然而,随着功课越来越繁重,尤其在考试时,她的月经开始延迟。每次月经迟来,来时腹胀疼痛,痛到脸色苍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甚至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痛起来的时候,根本没法去上课,只能请假在床上躺一整天。”痛经影响了小菲正常的生活。
医院的中医科里经常会碰到像小菲这样痛经的患者。女性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痛经是女性常见病,常见于少女及青年女性。痛经虽不能致命,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许多女性都深有体会。很多调查显示,30%-60%的行经妇女有疼痛,7%-15%的妇女疼痛剧烈。在少女中,痛经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并且与排卵期的关系很密切。17-24岁的女性常发生痛经。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引起痛经的原因主要是经血外流受阻,造成潴留,刺激子宫痉孪收缩。大家都知道经期不能吃生冷的东西,不能洗冷水澡,或长期居住在阴湿寒冷的地方。因为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都可导致经血运行不畅,造成子宫收缩增强或痉挛性收缩,引起痛经。另外,心情不好,也会导致气血不能通畅,经血排出困难,也可以导致痛经;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子宫失于滋养,也可引起痛经。
如果稍有留意,大多数痛经的女性都知道痛经一般都在月经来潮前1-2天,或月经来潮后1-2天,出现痉挛性小腹疼痛。当经血外流通畅后,这种疼痛就很快消失了。但是还有一种叫膜样痛经的,疼痛时间却是在月经来潮后第3-4天排出内膜时腹痛剧烈,等到一块完整的内膜排出后疼痛才逐渐消失。而且这种疼痛严重时可放射到腰骶、外阴与肛门,有时腹痛可引向大腿内侧,出现阵发性绞痛。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恶心呕吐,甚全晕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腹痛可涉及直肠、腰骶部,一般从月经开始即出现疼痛,一直持续到月经期结束。而且经量越多,腹痛就越厉害。
50%的原发性痛经,保养是关键
说到这里就该说说痛经的两种分类。痛经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比较常见,后者多半是由病症引起的,像上面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就属于继发性的。多数人的痛经都是原发性的,这类痛经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多见于未婚或未育妇女,有人统计其发病率为30%-50%,大多数经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但也有不少女性在经期或行经期前后发生的下腹部疼痛,常伴随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可出现面色苍白、手脚冰冷、冷汗淋漓等症状,并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月经出现的一些不舒服,比如说下腹痛都是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人来月经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不舒服,只是每个人感觉不一样而已。“也就是说痛经影响正常的生活才是一种疾病,比如像小菲这样的情况,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了。”
对于原发性痛经,西药主要采取对症止痛治疗。中医则通过辨症求因的办法进行调理。中医将原发性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肝肾亏虚型等不同症型进行整体调理,往往有独特的疗效。对于一部分原发性痛经患者,如果腹痛症状不是很重,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自我调摄来达到止痛的目的。
下面是专家给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列出的自我保健小处方:
①非处方药的的使用:根据“月满无补,月空无泻”的原则,建议在行经前3-5天开始服用益母草颗粒2包,有条件者可加上生山楂30克、红糖30克一起煮好候温,于临睡前一次服完,服至月经来第一天结束。月经干净后三五天可以服用八珍颗粒或者乌鸡白凤丸,一直服至下次月经前5至7天。这样算一个周期,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来说,一般连续使用2-3个周期即有明显效果。
②泡脚止痛:中药泡脚可以使药物透皮吸收起到止痛作用,如果配合中底反射区的压按则效果更好。常用止痛泡脚处方:小茴香10克、益智仁10克、丁香10克、乌药20克、当归15克、生白芍20克、益母草30克、川牛膝20克、红花9克,煎好于临睡前泡脚30分钟左右,一般于月经前1-2天开始使用,用至月经2-3天。
③中药敷脐止痛法:脐在中医称为神阙穴,这个地方血管丰富,便于外用药物吸收。用当归20克、香附15克、肉桂10克、川牛膝15克、益母草30克,将上述药物研粗末,装布袋,于月经前1-2天开始围于脐部,用至月经第2-3天。若出现局部皮肤过敏者请勿使用。
小贴士
若月经来时肚子不舒服,可用热水袋热敷,还可喝些生姜红糖水、玫瑰花茶等暂时缓解。
中医认为,月经病与肾功能、脾、肝、气血、子宫等都相关,而且痛经有寒热虚实之分,可以痛感来分类。喝热饮痛感减弱属寒,痛感加剧属热,喜按喜揉者属虚,越按越痛者属热。痛经者平时应忌食生冷和酸辣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佳。以下是几个痛经食疗方:
1.气虚血弱型,羊肉炖当归北芪:当归50克,羊肉500克,北芪30克,吃肉喝汤。
2.肝肾亏损型,川芎丹参煲鸡蛋:川芎6克,丹参12克,鸡蛋两个,加水同煮待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
3.寒凝血淤型,生姜红糖水:生姜15克,红糖适量,开水冲泡当茶饮。
4.气滞血淤型,益母草煮鸡蛋:益母草30克,鸡蛋两个,加水同煮待蛋熟后再煮片刻,吃蛋喝汤。
5.湿热蕴热型,丝瓜红糖汤:老丝瓜250克洗净切碎,红糖适量,煎汤趁热喝。
资料摘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http://www.155fck.com/qitajibing/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