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创新受诟病 日企深陷“多事之秋”
2011注定是家电行业不好过的一年,全球家电市场需求萎缩,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欧洲各国陷入债务危机,日本更是在年初遭遇地震加之日元强势上扬,原本处于衰退期的日企深陷“多事之秋”。
近几年,日本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的衰退现象日益严峻,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彩电企业“亏声一片”。松下预计2011财年将净亏4200亿日元,电视机部门更是传出减少等离子面板产能、出售液晶面板工厂的消息,索尼电视连续8年亏损,2011上半财年亏损424亿日元,而上一财年同期为盈利568亿日元。电子消费产业的动荡也同样无法避免,日本复印机及打印机企业理光为提振低迷的获利表现,抵御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计划在全球10.9万名人员之中裁员约1万人。
令日企雪上加霜的是,日本企业的海外生产因近期泰国发生洪灾更受重创。索尼、尼康等企业由于泰国工厂被淹产量大大减少,TDK公司因水灾淹没了其制造基地计划今后两年内在全球裁员1.1万人。
缺乏创新能力被诟病
众所周知,创新一向是日本消费品的“灵魂”,从第一台随身听的发明,到变频空调的生产,无一不是改变世界消费浪潮的经典之作,但是近年来,创新能力下降使日企的鲜有“经典之作”推出,面板上韩企的虎视眈眈,手机市场上苹果的称王称霸,本土市场的衰退成为日本消费品在全球影响力降低的缩影,以前日本国民半数以上使用的都是日本本国企业生产的电子产品,但是由于其缺乏自主创新,目前正逐渐被消费者所摒弃。
无怪一位日本职员发表自己的感慨说:“如今,海外的电子产品正在逐渐侵蚀日本市场,英国dyson公司的旋风吸尘器逐渐走入日本家庭,iPhone也在日本成为了街机,笔记本电脑也同样被iPad平板电脑所取代。”日企已经沦落到“吃老本”的尴尬境遇。
出售、包销保留海外市场份额
由于销售不景气,很多日企在海外市场采用包销的方法,保住当地市场份额。早在今年4月,三洋电视就与国美电器签订了包销定制协议,而日前,作为最重要的家用空调销售渠道,三菱空调将退出国美系统,其在连锁卖场业务的操作模式将有所改变,而选择苏宁进行独家包销。据介绍,上海地区三菱重工销售公司10%的股份已经由苏宁电器控股。
除了包销,还有出售。10月18日,海尔集团执行副总裁梁海山和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副社长本间签署收购协议。包括三洋电视在内的冰箱、洗衣机、空调等“SANYO”品牌的家用电器产品可以由海尔在一定期限内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进行销售;而三洋电机在日本的洗衣机和家用冰箱业务及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家用冰箱和其它家用电器销售业务正式纳入海尔麾下。但出售这种方法实属之举。
加大海外代工比例增加海外设厂
为了摆脱不景气的市场氛围,日本中小企业纷纷推进向海外迁移。静冈县浜松市工业园区的10家中小企业最近以向东南亚迁移为目标,联合成立合资公司。群马县行业组织金型工业协会计划集体向墨西哥迁移。
日本政策金融公库表示,4月至9月,中小企业为筹集进军海外所需资金申请贷款的件数为250件,同比增加1倍。
松下计划停止在国内生产面板,改为从国外进口,以提高价格竞争力。爱知县幸田町的索尼子公司工厂和中国无锡的索尼工厂是替代生产小型数码相机的候选地。数码单反相机的生产则考虑转移至泰国的另一家工厂。
加快产业转移步伐,加大产品代工比例,即放弃生产制造甚至销售部分,从产品研发和品牌溢价方面获取利润也是日企普遍采取的手段。数据显示,目前松下公司的外包比例为10%,而其预期目标是在几年内提高到30%~40%。而索尼自亏损7年以来,生产外包比例也从以前的10%升到现在的近40%。业内普遍认为,松下、索尼代工的比例还会继续扩大。有消息称,索尼将在2012年3月前外包所有电视机生产,不过该说法尚未得到证实。而陷入电视机泥潭的日本企业不仅仅是索尼和松下。日立已经计划最早在本财年把所有电视机制造业务外包。